(图片来自socialbook)
这周广大网友目光都被金马奖台独事件、俞敏洪侮辱两性的热点绊住了,群情激奋,正是流量大发的时间里,来自意大利西西里的奢侈品牌杜嘉班纳Dolce&Gabbana便开始了自己的花式蹭热搜~不,应该是再一次地在危险边缘触碰中国人民的底线,恭喜你~这一次你终于一次来了个热搜大满贯。
(图片来自微博)
同时也非常“荣幸”地成为了第一个被党媒公开点名的时尚品牌,如此“殊荣”,可以说是多亏了其本身的各种花式作妖与各种骚操作了。
起因是这么一件事,意大利奢侈品牌杜嘉班纳(Dolce&Gabbana)计划这几天在上海举行品牌大秀。为更好抢占中国市场,杜嘉班纳不遗余力,在ins和微博上传了一系列的宣传视频:“起筷吃饭”系列。
乍一看就是个宣传片而已,然而看一下视频描述,会发现这段话很奇怪,“小棍子形状的餐具”、“伟大的传统玛格丽特披萨”,日常生活里不会有人这么说吧。视频的女主角长下面这样。一个亚裔面孔的模特,槽点满满的发音和全程迷醉的表情,加上对中国饮食文化的贬低,令不少中国人忍不住了,纷纷吐槽,这种行为明显是在丑化中国人形象。
评论中大家主要指出了这么几点辱华证据。首先,找了一位所谓东方面孔的模特来演,会加深刻板印象,“亚洲人都是怎样怎样”。
其次,暗讽中国饮食不如意大利食物,比如用great“伟大的饼”来形容意大利披萨。有人回怼:以为我们中国没有饼吗??
三,全程语气傲慢,好像凌驾于人之上。而且把品牌名读得很怪,像是在模仿中国人的发音习惯,因为很多人不知道Dolce&Gabbana意大利语的读法。但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在其他国家的广告中并没有这种情况。
最后,背景配音对模特讲话带有诱导性意味。这是西方对亚洲女性的一种刻板印象和歧视,即认为她们是愚蠢无知的。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件的风波还没下去呢,设计师辱骂中国人又被顶上了热搜。在聊天中,他竟然说出了“中国是一个屎一样的国家”,还说出了“没有你们,我们也照样过得很好”。
这么一系列不怕死的操作,彻底激怒了中国人,在得知D&G如此傲慢,对中国人无理谩骂后,中国明星们纷纷发表声明,称不再出席D&G秀。
随着事件的发酵,眼看着事件已经朝着无法控制的方向跑偏,设计师Stefano放出了自己的“绝杀技”——不过杀的是自己,为了避免事态继续发展,激发起更大的愤怒,Stefano立马发ins澄清:“我的ins账号被盗了。我的律师正在处理这件事,我爱中国和中国文化,对于发生的事我感到非常抱歉。
(图片来自socialbook)My account has been hacked
经常看欧美娱乐新闻的亲们肯定非常熟悉这句话,这是一句最无用最傻最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借口,56岁的意大利人Stefano Gabbana老大不小了,他的主业是意大利奢侈品品牌杜嘉班纳创始人兼设计师,副业是时尚圈的一条毒舌,成日活跃于社交网络,此前没吃过亏。这次,他将嘴炮对准了中国,彻底闯祸了。
(图片来自socialbook)纵观近段时间杜嘉班纳的ins评论与点赞情况,想必杜嘉班纳已然是领略了一番墙外天朝人民的嘴炮实力了~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今日如此局面,其实对于稍微关注一点杜嘉班纳品牌的亲来说的话,真的可以说是对“不是不报,只是时候未到”这句话的最佳诠释了,毕竟这也不是第一次他们家在危险边缘试探中国人民的底线了。
2017年4月,杜嘉班纳拍摄了一组题为“爱中国”的照片,在北京几个著名景点取景,人物是模特们和被抓拍到的路人。
整个画面的对比十分鲜明:光鲜亮丽的模特+并不好看的路人,再加上杂乱的背景和杜嘉班纳一贯贵气逼人的服装,整个画面看起来乱糟糟,色彩也有点土气。当时这组照片释出后,引发了一些网友的不满:色调丑、构图丑、表达方式也丑。甚至被批"玩对比”、“矫情心机”、“秀优越感"。
但也有另一部分人认为,这并不存在歧视的问题,为什么会有人被这种事激怒呢?因为杜嘉班纳在其他国家拍摄的同主题组照,也用了一样的套路:模特+路人。而且在中国的拍摄地点也都是比较繁华的地方,没有故意选择落后地区。所以也有观点认为是有人太“玻璃心”了,这只是一种艺术的表达方式,仁者见仁。总之,由于照片事件掀起了巨大的争议,杜嘉班纳官网也将这组照片下架。不过品牌到底是不是辱华,人们还是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时间久了这事儿也就慢慢过去了。
(杜嘉班纳的意大利大片) (杜嘉班纳的日本大片)文化差异≠文化差距
随着中国国力和经济的崛起,国人用“买空老佛爷”的惊人购买力震惊了世界,导致部分品牌对中国消费者的认知就是——人!傻!钱!多!所以总有些大牌在中国市场钻空子,既看不起“傻子”,又舍不得“傻子”的钱。在目前这个奢侈品市场不景气的情况像杜嘉班纳这种用中国明星代言人、广告、产品植入中国元素来讨好中国消费者已经成为各大时尚品牌从自家国门儿“出海”中国必走的一条道路了。
但是这条道路却一直充满了争议,从杜嘉班纳事件到巴黎世家再到更早之前菲利普莱茵的辱华事件,时尚品牌似乎总是在各种危险边缘试探,而品牌方以及公关水军们最常用的公关话术就是——
我爱中国,这只是文化差异
这些年,我们听的文化差异还少了吗?而实际上这些试探的背后的目的也无非是——
更多的曝光
更多的流量
更多的讨论
更大的名气
在百度百科上,我们看到的给文化差异的解释是——文化差异即是指因地区异同,各地区人们所特有的文化异同而产生的差异。
然而真正的品牌营销应该是凸显文化差异而不是文化差距。如果真的想要开拓外国市场,连最起码的尊重和了解都没有,还谈何立足?
关于一直饱受诟病的杜嘉班纳广告,品牌方试图把意大利元素和中国元素放在一起,呈现的并不是不同文化的碰撞而是让人反感的惺惺作态与傲慢任性,我们并不买账,甚至很反感。而且就品牌创意本身而言,这支广告连最基本的信息也没传达清楚,一个亚裔用筷子吃意大利面,这和“伟大以及杜嘉班纳”有什么关系?根本不知道品牌要表达什么。就像一个思维跳脱而傲慢的意大利人,在中国人面前满口唾沫大讲一番,听者还一脸懵逼。强行植入,尬到家!
傲慢会有代价,任性也是
多数奢侈品牌的中国大片都多少遭到过“丑化质疑”。莫名其妙的中国元素拼贴,高饱和色彩、高度锐化,不是高挂的红灯笼就是大面积铺开的红绿碎花。与此同时,当真人出境时,这种带有“种族刻板印象”的镜头审视便显得异常凌厉。
杜嘉班纳对中国的理解还停留在上个世纪的臆想,改革开放后,初入中国的摄影师或许常会撞上着装质朴的生涩目光。但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这种镜头再难捕捉,刻意猎奇以满足其异域想象便成了问题所在。为了强调“文化差异”,镜头对准的不是三里屯太古里的弄潮儿们、西装革履的职场人——这些在纽约、伦敦、东京,任何一个现代化城市都可见的群体。为什么?因为他们“不够中国”,所以镜头对准的是站在天安门前紧握一罐八宝粥的中年妇女,一脸迷茫还有些恐惧的疲态。
广告人的底线
记得看《奇葩说》时,小编最喜欢的一位辩手黄执中说过,“国家的自豪,在于培养出一批挑剔的国人。”——我们不仅挑剔自己,也严格审视外来品牌和文化。所以跨国品牌的广告创意和设计除了遵守基本的法律之外,更要遵守这几条软底线。
1、不夸大效果,对种族问题保持敏感
广告中展示产品效果一定要慎重,对种族尊重问题保持高度的敏感。美国购物网站亚马逊及网站购物平台eBay,推出用上第三方卖家图片的广告,图中白人男孩做出瞇眼动作。通常用作嘲讽华裔人士。
2、不轻浮卖弄别国文化,对不同文化保持敬畏
不同国家、地域、宗教等之间有不同的信仰和文化,其文化深度和广度都非一日而成,所以要创意更要尊重文化。拿这次杜嘉班纳运用筷子创意的广告来说,在对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筷子的解读中,是不是有了解过筷子的传说起源?作为一个奢侈品,知道筷子“头圆尾方”暗合中国对“天圆地方”的传统解读?知不知道筷子的持有姿势隐含着“天地人”三才文化?
3、不用文字游戏打擦边球,侮辱国家
广告创意无国界,但消费者有国籍,之前宝洁在欧洲宣发的广告语“GETS OUT STAINS MADY BY ALL THE TEAS IN CHINA(清洗瓷器还是中国?)”就涉嫌玩文字游戏侮辱中国,遭到广大网友的抵制。
小结
全球化的环境下强调共性,尊重个性。一味凸显个性,甚至调侃放大各别个性显然不已经不可理解甚至易犯众怒。即便解释为文化差异,但这些对我们中国人民来说也不可原谅,我们拥有灿烂辉煌、历史悠久的文化,我们接受马可波罗那样的文化交流者,而不是惺惺作态、不懂尊重、满眼偏见的傲慢者。好莱坞电影可以常常嘲笑英国人的一口烂牙、发际线忧伤,英国可以用“本土屌丝去美国成为情场高手”的故事回击。但在中国,戏谑的东西从来不能搬上台面,涉及到族群的玩笑即是雷池。
作为中国人,当然对任何辱华行为都是零容忍。无论是什么品牌,首先要做到尊重和理解,才能莫其利。
如果你想通过网红明星KOL,让自己的品牌走花路!
加微:flala0127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品牌网红营销,学习有效网红营销策略
公众号回复【课程】,报名网红投放师,获得全网一手经验
还有全世界最新最优网红营销案例解读给你听!
回复【黑科技】,即可解锁最新油管实时数据分析插件
想了解全网最大的社交媒体数据库如何使用
关注公众号——SocialBook全球红人营销——【SB使用说明】获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