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思考一个问题:
假设你是一家上市公司的CEO,现在公司有一个坏消息,没有办法,必须得公布了。你会挑选哪个日子公布?
A.周一 B.周二 C.周三 D.周五
这个问题的答案跟今天要学习的一个词有关,有限注意力。
有限注意力:周五效应
每个人的注意力在认知的过程中都是稀缺的。处理信息或者任务的时候,必须分配自己有限的注意力,也就是说在一件事上分配注意力,必然导致我们在另一件事上注意力下降。诺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在他1973年的论文中首次提出“有限注意力”这个词。
周五效应
他的文章面试后,金融圈的人马上就意识到了它的价值。周五的时候,大家都急切盼望着要回家,注意力很大一部分就被即将到来的周末吸引了,再加上周末要休市,因此对很多坏消息的反应就会弱化;相反,如果你有一个好消息,就一定不要放在周五公布,而是应该放在周一,让好消息尽可能地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从80年代以来,很多上市公司,包括政府部门都掌握了利用这个有限注意力的诀窍,他们一般会选在周五或者周六来公布坏消息,利用公众的有限注意力来减轻事件或者股价的波动。
CPI效应
有一个很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CPI,消费价格指数,想必你听说过。但其实除了CPI以外,还有很多宏观经济变量,比如PPI,生产价格指数,还有社会零售总额、社会融资总额等。但由于有限注意力,大众都把注意力集中在了CPI上。
实际上,其它的宏观经济变量对经济分析的指向作用要强烈和灵敏地多。
金融市场的分散投资和眼球经济
有限注意力在金融市场中也存在很多明显的影响。
分散投资
很多投资者都会迷恋一个概念,比如分散投资。他们常常将自己比如10万的本金,分散在七八只,甚至十几只的股票上,美其名曰分散投资,实际上是把资金都放在了烂篮子里,一旦出现市场风吹草动,鸡蛋全打了。
实际上分散投资,即使对于专业投资者来讲,能够切实认真分析的股票数量也十分有限。更不要说,在我们普通投资者中,能够真正沉下心来研究一个公司的比例有多少?估计不超过10%。
所以也就难怪,即使是巴菲特也常常重仓某几只股票,而不是做出超越自己能力范围的分散投资。
眼球经济
罗振宇在16年跨年演讲中提出“用户总时间”的概念,一时间成了各大互联网公司惊恐的原因。用户总时间是指,在移动互联网高速增长接近尾声的现在,每个用户的闲暇时间几乎全部贡献给了互联网,没有了新的增长,互联网公司就只能争夺用户有限的时间,也就是注意力。蛋糕就这么大,就看谁能抢的多。
因此,会有很多的企业不断制造噱头和保持曝光,吸引大众有限的注意力。
如何克服有限注意力偏误
为了能够更加有效地使用个人有限的注意力,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原则。
有限分散原则
在分散投资上,建议才用有限分散原则,把资产的大部分投在你最有把握的资产上,可以使房产,也可以是大宗商品、基金和个股,但前提是你真正研究真正懂的资产。而少部分流动性要求不高的资产,可以用来试验,测试你看好的某些投资产品。
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要避开研究太多的股票,只找你最熟悉的企业和股票做研究。
绕过有限注意力的坑
股市上,如果周五出现大跌,要谨慎抄底,因为这时候往往坏消息造成的影响还没有完全释放出来。
还有就是一定要避开很多报道的标题党,诸如“惊爆”、“突发”等等,吸引人眼球的不实报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