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习惯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
一个良好的习惯,可以帮你在完全无意识的状态下去完成,而且不用过多消耗意志力。
很多时候我们经常高估自己的能力和意志力,觉得什么事都可以很好的,很快的完成。
最终结果可能并非如此。
刚开始学习写作的时候,啥也不懂,只是觉得应该好好学习别人的文章到底应该怎么写。
这时候冒出来的想法就是尽可能去拆解他们的文章,从头到位学习,看看他们是如何开头、如何写正文、如何结尾等。
于是每天都给自己安排一个任务,要拆分10篇文章,觉得很简单,无非就是认真看看到底怎么写的。
可真的做起来,发现并不是那么容易。
这个过程需要考虑很多内容,不单单是拆解的问题,还要去消化和吸收。
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可能并不像自己想像的那般充满力量。
因此,做任何事都不能过分相信自己的意志力,而是要学会科学的方法去改变自己的行动。
如何改变呢?
就是要把需要做的事情习惯化。
通过习惯的力量去推动。
一个人每天做的事情中,大概有45%都是依靠习惯来进行的,如果每件事都去思考,可能电脑无法满足这么多的负荷,很容易导致“缓存”太多而宕机。
02
做任何事,从应该做,到喜欢做,一直到最后的习惯做,那么产生的差别肯定是完全不一样的。
比如练习写作,从一开始「我今天应该写一篇文章」到「我喜欢写作的过程」,再到「我已经完全习惯了每天写,不写就少点什么」,那么最后给我们的效果和效能,肯定是差的很多的。
我在之前一篇文章《熬夜是个坏习惯,得改》中提到过自己的一个经历:
昨天下午下班,有些累,状态也不太好,想着坐公交车或者打车回家。
走到自行车处,还是习惯性地骑上了自行车开始走。
我突然意识到,原来骑行上下班这件事,已经完全成了自己的习惯,根本都不用想,甚至想换个交通工具,都需要做一番斗争。
要知道,去年刚开始骑行时,可是每天都想着如何放弃。
习惯的力量,真的是无穷大。
一个好的习惯,可以成就你,同样,一个坏习惯也可以毁掉你。
好习惯真的太重要了。
「应该做」还需要一定意志力的介入,是需要外力去驱动的。
「喜欢做」则更多依靠内驱力去执行。
最牛的「习惯做」,已经内化成了你的「自动执行模式」,已经变成了条件反射,根本不需要任何内外驱动力去驱动了。
03
那么如何才能把一件事习惯化呢?
《掌控习惯》中提到了培养习惯的四个环节步骤:
提示、渴望、行为、奖励。
让自己要做的事显而易见,并且设置一个条件反射式的钩子,也可以称为开关,目的是让这个动作去诱导下一步的行动。
再去对要做的事建立比较强烈的吸引力,能知道做这件事切实给自己带来的好处。
通过拆解这个任务,让它可以马上入手执行,最后就是要通过设置奖励机制,让自己享受到完成这个结果给自己带来的愉悦感。
每天做一件事,比如读书、写作,把这件事非常明确制定出来,让自己能看得见这件事本身,把任何和计划可视化。
想清楚自己完成这件事后可以得到的好处和回报,完不成这件事后的后果,通过写出这个过程,让自己能清晰意识到问题的重要程度。
再就是把任务分解,比如读书、写作任务,通过把这些任务分解到可以执行的程度,不让目标变得过于模糊,需要有清晰的步骤。
最后制定奖励机制,每完成一个步骤就鼓励自己一次,完成整个目标就奖励自己一次。
举个例子:
(1)我每天早上起床后都会写一篇自我反思,主要记录自己遇到的一些事情的思考,以及一些情绪上的变化和背后的原因。
因此,早上起床后我会闭目养神几分钟,简单梳理一下思路,睁开眼后,马上打开电脑开始写,这就是我养成晨间反思这个习惯的提示线索。
(2)通过写这个自我反思,我会深刻剖析自己和鼓励自己,看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看看自己在哪些方面还存在差距,还有待改进,在做这件事的同时,还能安抚自己的情绪,让自己越来越宁静,……这些都是我写反思日记带给我的一些渴望。
(3)按照设定好的模板或者内容去具体写做,这个过程就是培养写反思日记的行为。
(4)最后,通过写反思日记,一方面给自己建立了时间银行,能在多年后回头看到自己做了哪些事,思考了什么,收获了什么成长,另一方面也会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这些都是切切实实的收益和回馈,这都是我做这件事的奖励。
你看,上面这四个步骤就和《掌控习惯》中提到的提示、渴望、行为、奖励形成了流程闭环,有助于习惯的养成。
事实上,我也已经养成了每天早上写反思日记的习惯,每天不写,就觉得少了什么。
每天早上根本不用去刻意思考,就会主动去做这件事,这就是习惯的力量。
不管想培养什么样的习惯,通过拆解目标,按照习惯四步骤逐步强化执行,把自己喜欢做的事情逐步变成习惯,就会最大限度帮助我们精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