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真的坐下来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意识到“读书”应该是件严肃的事,而且值得我们好好谈谈。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参与这个话题的讨论。当然了,我更希望关注这篇文章的人不包括学生与学者。因为,读书对于这两类人而言都是“分内事”。
本人接下来对于“读书”的思考将更多的围绕日常生活中的阅读来谈。而本文中涉及到的“读书人”也将定位为那些普通人。因为,我就是其中之一。而我对于读书的困惑和担忧,想必别人也有吧。这样一来,这些站在普通人角度的个人思考或许还是有点价值的。
读书是一件重要的事,也是一件严肃的事。至于它有多重要,说的再多也是老生常谈。
那就说说严肃性吧,可能就会有人说了:“读书貌似谁都会吧,有必要板起脸来如此严肃的聊嘛?”我觉得“板起脸”倒不至于,但多少还是应该严肃一点。因为,人总有个习惯,一严肃下来就冷静了,冷静下来就有利于深入的思考。毕竟,对于一些至关重要的问题,该好好想想的还是要好好想想。
可仔细一琢磨,问题就来了。读书的目的究竟是什么?这绝对算的上是一个首要命题了。只有明确了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接下来的探讨才能在一个频道上。
多数情况下,我们都有一个惯性思维——觉得什么事情都很容易,尤其是那些从形式上看起来就很简单的事。比如说“读书”,我们总是将其渲染的及其惬意、优雅、休闲、体面,仿佛只有陷身于柔软的沙发,浸沐着暖色调的灯光,闻着咖啡的香气,才能配的上手头的一本好书,然后读上两页就可以陷入半梦半醒的神游了,醒来之后还觉得生活挺充实、挺圆满。然而,这样的充实、圆满至多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好有价值感”的错觉。
任何事情都有复杂的一面和简单的一面。我们通常觉得有些事情很简单,实际上是因为我们对这件事情了解的还不够,或是没有亲自上手操作,这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态度有时候真是耽误事啊。
在一个普通“读书人”的世界里,一切类似“读书”的行为,确切的说是“阅读”吧,无外乎都是为了获取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整合与分析,提升我们理解事物的能力,让我们能够更加清晰的认识周遭的环境,更加准确的知晓身边发生了什么以及如何应对。那么,从这个目的上来讲,读书就全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了,而是一种为了提升理解能力的高强度的脑力活动。
可是,当我们调整好状态,摆正了读书的目的,做好了准备要开始这场脑力输出的时候,我们突然发现,阻碍我们做好这件事的因素太多了。
首先就是环境变了。信息技术的发展,让各种资讯的生产速度远远高于我们对信息的解读速度。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更是让人们对读书的价值产生了质疑。面对日益丰富的信息资源,我们和过去相比,是否拥有了更高水平的理解能力?是否能够更加准确的认识周遭环境?答案是“并没有”。
原因之一就是,好东西太多了,我们实在是看不过来。其实,多数情况下,我们为了理解一件事情,并不需要“知道”和这件事情相关的所有情况。太多的相关资讯反倒成为了信息分析过程中的累赘,更何况我们还需要花不少时间和精力去思考类似“该看什么,不该看什么”、“看什么是有用的,看什么是没用的”等问题,对于我们想要深入理解的事情,反而起不到任何帮助。
然而,信息量爆棚也只是问题的一方面原因。另一方面,媒介环境的成熟也造成了个人理解能力的退化——我们现在是越来越懒了。我们在手机上、电脑上不停的浏览,走马灯似的接收着大量的信息,这个过程让我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环节——停顿、思考与解读。我们每天接收着大量的、被媒体精心设计的、包装过的态度和观点。媒体在加工、传播信息上的出色表现让我们很容易就获得了信息解读成果。我们用不着自己去分析任何问题就能得到一个漂亮的结论,并将其直接装入脑海。当然了,至于这些态度和观点是否正确,我们有时也懒得去判断。
这种“填鸭”似的信息接收过程,有没有降低人们的理解力还有待考证。但起码,让我们对读书这件事的态度日渐轻蔑。最典型的表现就是我们很少关注读书本身。
我们越来越不把读书当成一件需要严肃对待的事了。特别是在走出校园之后,随着阅读量的降低和阅读技巧使用频率的降低,我们正在逐渐丧失阅读能力。更可怕的是,我们还后知后觉——离开校园五年之后的我才猛然觉察到这个问题。
读书这件事的自由度很大,可以简单,也可以复杂。全在于你自己的选择,是想通过阅读打发时间、娱乐一下,还是真的想通过阅读提升自我、革新知识。如果你选的是第一种。那么,这篇倡导认真严肃对待阅读的文章及后续关于谈读书的篇目,就可以不用看了。因为,我多半是从复杂的角度来讨论读书这件事的,说的多了,不免会让出发点不同的人觉得唠叨、啰嗦。但如果你也是一位严肃的读书人,当真把读书当成一件事情来认真对待的话,那我真诚的期待与你就读书这个话题多交流,多学习。
套用一个金句吧,“读书好,起码读着读着,不知老之将至”。读书是件好事,但它能否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有益的回馈,仍然还要看你对待它的态度以及你在这件事情上所付出的努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