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网络还是生活中,总能听到这样的议论:外国人都喝凉水,为什么中国人却喝热水?
问话的意味是复杂的,既有因疑惑而想求解的心态,也不乏自我质疑。
毕竟对中国人而言,“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这样的民族自卑感深深困扰了我们很多年,惯性感受总有些挥之不去。于是,在这样的疑问中,我们似乎也总能嗅到几分“这件事情不可理解,甚至是不应该的”的味道。
问题可以捕捉,可以提出,也可以努力求解。如果把它作为一个切入点,去探寻东西方文化差异的现状与形成原因,从而提升思考能力,研究能力,获得知识,却是一件不错的事情。但仅仅因为别人与己不同,便怀疑自己、否定自己,然后趋同他人,过别人的日子,便甚为可笑了。毕竟我们要过的是自己的日子,要喝的是自己的水。
爱喝冷水还是喝热水来源于一个人的习惯,当然民族习惯的养成更为复杂。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域不同、气候不同、物产不同,人们在生活中形成的习惯也就不同。例如四川人之所以爱吃辣椒,和巴蜀之地湿毒大有密切的关系。蒙古族日常喜喝奶茶,也是因为他们多食肉,而少蔬菜,喝奶茶既可以解肉食中的毒素,又可以补充人体需要的一些微量元素。韩式餐饮中以烤肉类为常见,通常餐桌上会配给一杯大麦茶,也是因为烧烤类食物容易生成热毒,而大麦茶就有解除热毒的功效。
这样在不必引经据典的情况下,我们自应坦然地说:喝热水是我们的民族习惯,是多年形成的。至于形成的原因,那是另外一个问题。
中国人习惯喝热水,可能与爱喝茶有关。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是茶的发祥地,被誉为“茶的祖国”。它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在宋代,如今已成了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叶、咖啡和可可)之一。喝茶所用的水是极为讲究的(这里不累述),首先是要把水烧开,久而久之,便养成了有茶喝茶,没茶喝热水(指温热水)的习惯。
中国人习惯喝热水,与中国人的体质有关。
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个世界万物皆由阴阳组成。东西方文化呈现的也是阴阳互补之态。例如东方以中国为代表崇尚“月文化”,西方崇尚的是“日文化”。中国人几千年来以五谷为主食,而少肉糜,形成了自身特有的身形与体质。西方人多食肉奶,而少五谷,所以看起来人高马大。
是否可以说,饮食习惯导致了中国人的身体特点是偏阴性的(需要中医印证),所以中医在药物调理中总是讲求“温补”。而在其中,温热之水对于中国人便也成了一剂暖身的良药。几杯温热水下肚,周身不自觉地也跟着温暖起来。即便刚刚还有些头疼脑热的症状,此刻也缓解了好多。如再能微微出些汗,便会更加感觉舒爽了。
至于喝烧开的水更安全,这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此外,喝水也是有讲究的。例如每天喝多少,什么时间喝,怎样喝,这里面都有学问。明白了,懂得了,对身体健康自是有好处的。
最后要补充的也是我最想表达的是喝冷水还是喝热水,也是和天地规律有关联的。什么意思呢?
人们经常说夏天要多喝热水,防中暑、防腹泻。这就是中国人总结出来的符合天地阴阳规律的养生之道。盛夏之时,地球表面热气蒸腾,而内在却寒凉无比,可以说外阳内阴。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夏天打出的井水分外凉。同样道理,人体也是外阳内阴,体感热得难受,但内在肠胃却是寒凉脆弱的。如果此时食用太多冷水、冷食,无疑会引发身体的不适,这也是引发夏季肠道疾病的原因之一。
与之相反,隆冬时节,地球是外冷内热,阳气汇聚地球内部,外部冰天雪地,阴寒至极。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形容冬至日为“一阳始生”,冬去春来之时为“三阳开泰”(泰指泰卦,学习《易经》的人会懂得)。之后,阳气逐渐上升到地表,万物在阳气的推动和感召下开始复苏、生长。人体也是如此。冬天人体表现为外冷内热,因此会穿得厚厚的。但内在经常会感觉很烦热,有的人甚至口干舌燥。也因此,有些人喜欢在冬天喝些冷饮,吃些冰品,用以降火。这实际是符合季节规律的。也就是说,冬天反而可以适当吃些凉的东西,以消内心火气。
所以,喝冷水还是喝热水,完全源于人的习惯。我们只需要尊重就好。上升到民族习惯也是如此。既然是习惯养成,那么总有原因,其中的原因探究便是对文化的溯源了。
人多些知识总是好的。看得清,想得明白,水喝起来也是欢畅而易于吸收的。
图片来自网络(很多知识点,我是凭积累表述的,但已做不到详尽了。我喜欢研究《易经》,一直在研读,从中获得许多彻悟。而关于季节中的阴阳演变,通过各卦展示得淋漓尽致。由此也使我明澈一点:人如草木一样,是天地孕生而成,人的一切内在与外在的变化皆必随天地变化而同步。人的出于主观的很多行为符合天道自然无恙,但逆天道而行的话,呵呵,等着受惩罚吧!)
写于2019年2月1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