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得有,年小月半大,在老家,外出工作打拼的人,过年的时候不见得能抽身回来,但到了正月十五,人人都是必须回来的,全村人齐心协力,欢天喜地闹元宵,把年味推向另一波的高潮。
说起老家村里闹元宵玩龙灯的渊源,还得从大哥出生的那年说起,距今已有六十五个年头。那时东刘湾虽有二百多年历史,但人丁始终不算兴旺,湾里几年也添不了几个娃。我婆婆嫁到我家也是几年不见有生育,公爹不知听谁说只要湾里能虔诚供奉狮神龙神,定能驱邪扶正,人丁兴旺。在那个吃喝都发愁的年代,也不知公爹是怎样号召起全村的力量,置办全了玩龙灯的家什行头,做了头人,湾里第一次热热闹闹的舞起了龙灯。说来也奇怪,也就是那一年,湾里的大娘子小媳妇儿,一个接一个都挺起了大肚子。至今大伙还津津乐道,说那年龙灯玩得好啊,菩萨一船就送来了八大金刚,还不算女娃。这也为东刘湾的传奇又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东刘湾地属杨店浐川,地貌有些像平缓的丘陵,一个接一个的小山坡上长满了松柏,田与田之间往往会有小小的坡坎,大大小小的水塘交错镶嵌田间,一个五十多户二百多人的村子,蓝天衬映绿水,春来鸟语花香,孝感著名的浐川茶就出自我们湾里。湾上民风淳朴,生活节奏较之城市悠闲缓慢,人与人之间相处恭谦有礼,言谈间从不比较谁家里更富有更有钱,茶余饭后说起的只有谁家的儿女更加的孝顺,谁家的夫妻更和睦恩爱,谁家的孩子更有出息。
年后初八九里,族长和头人吃了晚饭,召集起玩灯的人,锣鼓家什就敲起来,操习熟练为正式玩灯做准备。按照习俗,每年按顺序两家联手做大头,一个堂屋一户人家一生只能排到做一次大头,平生最多可以看着自己父亲或者儿子能再做一次。还有就是玩龙灯有很多禁忌和规矩,玩得好就一顺百顺,万事大吉。所以每个头人都格外慎重,把这当作人生的头等大事来操办。正月十二晚上,头人请来的道士为狮子龙灯点睛开光,诵经做法,焚香跪拜将近一晚,祈愿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深夜十二点一过,开光后头人先上第一炷香,叫做烧头香,然后才是等侯在外面排队的人,拿过自己准备好的鞭炮,端来圆盘香案,表情庄重严肃一一跪拜,为家庭许愿祈福。此时正月十三龙灯出行才算正式拉开了序幕。
每隔一年湾里一半的人家要轮流做小头,就是办酒席招待全湾十岁以上男人们,女人是不能上席面的,这种习俗还一直沿袭着。十三日凌晨,男人们起床的第一件事,便是要沐浴更衣,然后才可出门焚香敬菩萨。女人天不亮就下得床来,拿出压箱底儿的厨艺,做出最可口的饭菜,端出平时舍不得吃的高档烟酒茶果点心,来款待安排到自家的族人。酒足饭饱后的人们,有的聚在一起玩牌斗牛,推牌九搓麻将,男人们这几天都是不用受自家女人所管制的;有的则端上茶杯漫步到进浦大叔家门前,一些好久未见的人一起品茶聊天,叙着旧情。供奉龙灯的彩棚就搭建在湾里最高位置的一条马路上,离进浦大叔家门前不远,大家把那儿叫做山上。陆陆续续从外乡远方赶回家的儿郎,在狮子灯龙灯面前,敬香跪拜,执事的哥在旁燃鞭鸣锣。也有湾间特意赶过来看热闹的亲朋好友,每年还有来搭红许愿的,还愿的香客,一波一波,虔诚敬香跪拜,燃起一柱鞭炮,敲得一阵锣响。这样一直持续到正午十二点多钟,平常二百多人的村子,被挤得满满当当,看上去人山人海了。这时会有人拿着大筛锣沿村敲上三遍,催促在家闲耍的人,到山上集合。二十多个清一色的年轻二杆子,着上统一的鹅黄对襟上衣,同色灯笼裤,脚蹬白色运动鞋,白色手套,腰系大红绸带,一个个生龙活虎,雄壮威武的立在了二十来米长的龙灯一侧,同时狮子灯里面也钻进了两个人。燃鞭放炮的,扛旗抬鼓的,大鼓小鼓,大锣小锣,打铙拍钹的,都各就各位。狮子龙灯面前,耀清大叔在香案前升表(朝天烧黄表纸)旁边喊彩的人声音洪亮,抑扬顿挫口吐莲花:
元宵佳节闹花灯
特来恭贺发财人
一贺贵府喜事多
二贺贵府广纳财
三贺贵府吉星照
四贺贵府收成好
六贺贵府万事顺……
土地庙前贺彩诸如此类的祥瑞之词。他喊一句,全场的人就异口同声炸雷似的的呐喊一声“有”,鞭炮燃放一堆,锣鼓家什敲一巡,地动山摇,好不热闹。等到贺彩完毕,狮子龙灯才在锣鼓乐器敲出或急或缓的节奏中舞动起来。老家的龙灯与城市的有所不同,城市的龙灯个头小,分量轻,女人都能面不改色的舞动。老家玩龙灯须得二三十壮汉轮番来回上阵才行,一个力大如牛的人舞起来也坚持不到几分钟,就必须换人,虽然衣着单薄,但也是满头大汗。硕大的龙头举起来足有一丈高,目光如炬,龙须飘舞,活灵活现, 那条金龙在众人的舞动中腾云驾雾,翻江倒海,就如真的一般。龙灯舞起来浑厚恢弘,狮子灯则耍得活泼灵动,弯腰弓在狮子灯里面的两人,须是配合默契,前面那位双手顶着几十斤的狮头,
龙灯上庙后面弓尾的人一手拽住前面那人的腰带,一手持着狮子的尾巴左右摇摆,跟随前面人的步伐,前进后退,左右摆动,或跳跃腾挪,或落地翻滚,双灯齐舞,引来一浪高过一浪的阵阵喝彩。这样闹到两点过后,一众人等才由湾东面出发,向北方向去上庙。全湾的人,亲戚朋友,除了实在不能动的在家呆着,余者扶老携幼,肩上扛着小娃,手里提着各式精致的灯笼跟随龙灯行走,前进的路边,扁生大哥会见一个灯笼发一只蜡烛。扁生大哥心细,像提着篓子拾捡龙头狮子头上掉下来的纸屑胡须,这类的事都是由他做,传说捡拾遗漏将对流年不利。人们敲着锣,打着鼓,抬着成箱成箱的鞭炮礼花,耳边伴着“哐定定哐定定哐”“浪浪齐浪浪浪呛”这种简单却富有魔性的旋律,穿过峡窄的田埂,跃过小沟,踏过石板桥,浩浩荡荡的人群顺着蜿蜿蜒蜒的田埂驶向离湾两三里地的庙上。
说是庙其实就是隔壁湾菜园间的一大块空地,听老辈人说这是以前老庙的遗址,至于庙是什么由来,没听谁说起过。途径隔壁村,村旁有人在路口摆上香案,放了鞭炮迎接,狮子龙灯则停下步伐,朝摆香案的的方向作上一揖拜上几拜,继续前行,再前面不远就到了。到得庙上,又是一番燃鞭烧香,贺彩祝祷,龙腾狮跃,人声鼎沸,把一处无人的荒野之地闹得热气腾腾。这样玩耍约摸一个钟头后,算是礼毕,人群又由北向湾西的土地庙前进。
土地庙前龙腾狮跃 跟随龙灯回村进得村来,本家小姑玉娥的甘蔗摊前围满了人,买来两兜又甜又脆的甘蔗,递到换下来喘着粗气的子侄叔伯手中,面对他们惬意的微笑,心中也是无比甘甜。等土地庙这一趟玩下来,已是日落西山,倦鸟归林之时,大家归置好行头,等待十五元宵日的再次狂欢。
十四里早上先到狮子龙灯香案前焚香跪拜,再拜土地庙。爱看热闹的人,吃了饭就到赶集的路口,等着看孙家湾的高跷。孙家湾本来就大,高跷又要经过大秦湾,两个湾几千人,再加四邻八乡看热闹的,稍不留神就把人挤得没影儿了。高跷我是只能看个热闹的表像。等待在路两旁的人老远听见哐哐哐哐的筛锣声,人群就骚动振奋起来,几十个踩高跷的人个个都穿着戏服,戴着戏冠,手执各种道具兵器,衣饰鲜丽的扮着戏,也分不清他们都是扮的谁。世交孙世和大哥也在里面,但他们脸上都涂满了油彩,也认不得哪个是他。高跷有高到一丈高的,矮到一尺高的则由小娃牵着大人的手学着踩。最精彩和令人称奇的是一队抬四人大轿的,上面坐着的人貌似扮的皇帝,他们几个踩的高跷要算最高。先不说皇帝有时候还要站在龙椅上和后面的追兵乒乒乓乓的干上一仗,单说这四人踩着丈二的高跷,肩上扛着一人一椅,还得步履一致,稳稳当当,就真的很不简单。我思忖着,如果他们中途累了怎么办?是不得坐到别人家屋顶休息呢。他们的高跷是怎样绑到腿去的,应该是坐在草垛子上绑上去的吧……
正月十五是湾里最热闹的一天,喝一上午酒,舞一下午灯,晚上还要挨家挨户贺迎门彩,一整天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一家家燃放的礼花把夜空照得通亮通亮的。贺完迎门彩就该游灯了,全体都去,每人手上提了灯笼,灯笼里面点上蜡烛,跟随狮子龙灯从湾西头出发,到南方向的茶园间游走,远远望去,游灯的人群灯火相连 足有一里地长,十分壮观。半夜子时,一湾人围在钟宇家门前,扁生大哥拿过他一路捡来的各色纸屑,龙头狮子头,各人手中的灯笼,一起扔进大火中,火光冲天,这是灿灯。恭送狮神龙神顺利升天,庇佑全湾安享太平。
花灯烛火上元节,全族齐聚贺新年。
龙腾狮跃降祥瑞,祈来八方享太平。
锣鼓响,鞭炮鸣,火树银花不夜天。
今宵赊得游人醉,来年再共元灯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