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IDC - 九点发声
设计教育吃枣药丸(01)贫民区里的教育创新

设计教育吃枣药丸(01)贫民区里的教育创新

作者: hakuxxx | 来源:发表于2017-01-05 12:04 被阅读26次

    《不抱怨的世界》的作者威尔·鲍温认为:习惯性地向他人求助是一种最大的惰性,部分困境中,能依托的是自我内心的能量。

    如何你是一名正在学习工业设计或者其他设计专业的学生,如果你还在抱怨学校的教学环境太差,抱怨自己所在的城市设计行业状况不好,担心就业前景问题,我建议你认真读完此文,然后仔细思考一下该怎么做。

    科学不断开拓出了各种各样的观察位置。立于其上,我们可以审视自己。 你所处的观察位置,事实上决定了观察结果;你所提出的问题,基本决定了你所能得到的答案。

    如果你的问题是,“去哪里能够找到教育的未来”,我们传统上给出的答案,至少在过去的二十年里非常简单:

    芬兰是世界上观察教育系统的最佳地点,他们的教育系统绝对令人叹为观止。我们惊叹于芬兰社会的民主奇迹,文化的统一性,以及所有其他方面,但最后我们却苦于很难把所见所学的带回去用。

    在工业设计教育领域,我们可以看见欧美一大堆最顶尖的设计学院,譬如ACCD、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但我们同样很难把所见所学的教育模式带回中国。

    事实上革新性的创造有的时候来自于发达地区,但它经常来自于有庞大的需求不足和潜在需要,而且以现有资源和方式无法解决问题的地方。

    比如这样一个地方,巴西里约上百个贫民区中的一个。

    这个小同学叫胡安得森,在他十四岁的时候,像很多十四岁孩子一样——

    因为上学太无聊了!

    小胡同学去了能给他机会和希望的地方,在巴西那就是毒品交易!小胡进步神速,到十六岁的时候,已经在十个贫民区展开了毒品业务!



    还好他后来认识了这个人,罗德里格巴乔——巴西第一个拥有笔记本电脑的人(无法相信连第一个买笔记本电脑都可以作为标签了)。

    我们国家谁是第一个拥有苹果电脑的人?

    1994年,老罗开始从事一种被称作CDI的业务,就是把电脑从捐赠它们的企业那里拿到贫民区的社区中心,然后建立一些这样的地方,真正改变小胡同学的是可以辅助他学习的科技,而且使学习变得有趣且易行。

    我估计当年第一批电子竞技职业选手,也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开始学习竞技游戏的!这不就是网吧吗,不过电脑是免费捐助的而已,老罗很牛啊,这个把免费电脑变成网吧,并且用寓教于乐的方式挽救不良少年的项目叫做——CDI业务!

    基贝拉——东非最大的贫民区,上百万人住在这里,方圆有好几公里。我在这遇见了这两个人,左边的是阿紫,右边的是毛琳。她们刚刚拿到了肯尼亚的中等教育文凭(不知道是不是中专生)。


    毛琳就是在这里上学(看起来和我们的贫困山区差不多),不过这些都是私立学校!

    这个班上一半的孩子是孤儿,他们的父母死于艾滋病。 另一半孩子是单亲,父母中的一个死于艾滋病。 所以上学的内容不是要了解肯尼亚或者英国的国王和王后,而是如何生存、谋生、不得艾滋病(可以说是生存类的职业技术学校)。

    有一种不分贵贱,人人可享用的科技,在这类地方就有,它就是移动电话。 如果你想从头设计一种在非洲的服务,不论何种方式,你最好现在就从移动电话入手。

    这是一个离圣保罗三小时车程的学校, 那里大部分孩子的家长是文盲。 很多孩子的家里还没有通上电。 但他们会很自然地 开始接触电脑、网站,制作视频等等。 当你来到这种地方,你看到的是,在这种条件下的教育是吸引式的,不是灌输式的。反观我们,大部分的教育系统是灌输式的!

    在我们的学校里,东西都是灌给你的,知识、考试、制度、课程表。
    如果你想吸引像胡同学那样的贩毒小天才,可能需要用枪、珠宝、摩托车、软妹子。而你想吸引他去受教育,一个课程表将毫无意义,那没法真正地引起他的兴趣,你需要重新构思一种方式去勾引他!

    那些我们正在进行的学科制教育方式,无不是在扼杀我们对于设计的兴趣。那些枯燥的机械制图和设计史,坐在下面听课的学生都在心里面默默的念叨,学这些到底对我有什么用?(这些知识当然非常有用,只是枯燥的教学方式没有让你意识到他到底有什么用而已)真不知道那些毕业就转行的学生,到底是真的对设计不感兴趣,还是枯燥的教学方式让他们对设计失去了兴趣!

    教育要先从帮助人带来生活上的改变开始,而且适用于他们的环境。怎么能做到这个呢? 关键是动力,这里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传递外部的动力,也就是受教育是有回报的;二是把学习搞得有趣!

    我们的教育系统虽然也能带来回报(知识改变命运),但你必须得等很长一段时间(初中毕业的都发财了,我还没大学毕业)。

    所以你需要有相关性的教育,能给人以帮助、养家糊口,生活下来。(所以现在挖掘机学校越来越火了就是因为这个吗?)

    那些来学设计的同学们,你们到底是抱着什么样的目的来学习的呢!当然,你可以告诉我,你就是为了赚钱而学设计的,这并不是一个什么不可以的理由。但是你不得不评估一下传统的大学设计教育,到底能不能让你毕业之后马上可以养家糊口。

    这是个了不起的人,塞巴斯蒂安罗恰,他研发了两百多种游戏,可以教授几乎任何已知的学科。这简直就是神一般的存在!这不就是我们从小到大梦寐以求的在娱乐中学习吗?为什么疼讯不赶紧去代理一下呢!

    想象一下,一个教育系统,从提问开始,而不直接传授知识;或者从游戏开始,而不是从一堂课;或者说从一个前提开始,就是你必须先把人吸引过来,在那之前你根本不可能教他们。

    苍老师:什么样的产品设计出来最好卖?

    小泽老师:我们开始愉快的玩耍吧!

    龙泽老师:大家注意,开始上人体素描课!

    (这画面太美!简直无法想象!)

    我们的教育系统, 所有那些事都是后做的,如果你幸运的话, 体育、戏剧、音乐,这些学科寓教于乐,它们吸引人来学习。你通过它来吸引人们,进而开展学习,而不是把活动放在所有的学习之后,否则的话——

    (怪不得每次上完设计史,都没兴趣做设计了!)

    怎么样能让人进行学习,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学习,在老师不愿来,或你付不起钱的情况下,甚至是你请来了老师,但他们所教授的跟所在社区毫无相关性(确实很多设计院校的师资力量非常匮乏)。

    你就自己创造一个“老师”,可以采用互帮互助学习,或者设立辅导教师,还有利用一些特殊技能(翻墙算吗),反正是要想办法让人们学有所用,利用各种科技,人员和场地的手段。

    我遇到了一个叫史蒂夫的人,他有三年在内罗毕的大街上度过,因为他的父母患艾滋病去世了,他最终还是上了学。他所在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学以致用!在这里,没有其他选择,学习内容必须要能致用才有意义。

    不是为了普通中等教育证书(我们打死不会承认读设计专业是为了混大学文凭),而是学习如何当木匠(我们就想学习如何当设计师)。

    他可能是最杰出的社会企业家,他的名字是马德哈夫恰凡。小马哥创建了一个叫布拉罕的组织(名字虽然有点像恐怖组织),开展的是面向学龄前儿童的游戏活动。

    小马哥是个彻彻底底的革新者,他的工作背景本来是工会组织者,他就是在那里学到的管理方法用来建立这个组织。现在在印度,有两千一百万儿童参与,是全世界最大的教育类非政府组织,也援助进入学校的工薪阶层的孩子。

    当它们到了一定阶段,布拉罕的规模已经达到可以吸引来自麦肯锡的无偿援助。

    麦肯锡的人看了他的运营模式后说“你知道应该怎么来运作它吗,小马哥? 你应该采用麦当劳模式,每到任何一个新地方,你应该开展特许加盟,这样你的东西无论到哪都是一个样子。此举不但稳妥,且让人一进来就知道他们在哪,不会有人出差错。”

    小马哥说 “我们为什么非那样不可? 为什么不能像中餐馆那样搞呢?”(小马哥或许也吃过沙县)

    中餐馆无处不在(那确实),但却没有一个中餐馆连锁系统(沙县也是有协会的好吧),可谁都知道中餐馆什么样!他们知道店里会有什么,即便店与店会有些不同,颜色会有点不一样,名字也不同,但你一看就知道这是个中餐馆(中国风配色很统一)。

    这些人采用了中餐馆的模式:同一个准则,不同的用途和配置,没用麦当劳的模式。

    麦当劳模式是增长型的,中餐馆模式是扩散型的!(很专业的解释嘛)

    大众教育最初是社会企业的形式,那是在十九世纪。而这一特点是我们又重新迫切需要的,全世界都是如此。这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呢?启发很多!

    PS:社会企业不是纯粹的企业,亦不是一般的社会服务,社会企业透过商业手法运作,赚取利润用以贡献社会。它们所得盈余用于扶助弱势社群、促进小区发展及社会企业本身的投资。它们重视社会价值,多于追求最大的企业盈利。

    因为我们的教育帮不到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他们经常是找对了对象却办错了事,想要的改进越来越难于付诸实施。我们对这些系统的信任,非常令人忧心。

    有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来理解什么样的新式设计是我们需要的。创新基本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改良型创新,就是改良一个已有的机构或是组织;另一种是破坏型创新,是打破已有模式,想出一些不同的方式来处理问题。

    在一些正式的地方,比如学校、高校、医院,是可以进行创新的。但是还有一类是非正式的地方,比如社区、家庭、社交网络,它们却被忽略了!

    在那些正式的地方进行改良型创新,比如改良现行的教育体制,几乎我们所有的力气都花在这里。

    俾斯麦式学校系统,它产生于十九世纪,这个模式的问题在于在发展中地区,根本就没有师资能让这个模式运转起来,你需要成百上千万的老师以供中国、印度、尼日利亚以及其他发展中地区需要。

    我们的设计教育确实改良起来难度很大,学生太多,老师不够用,一线城市和地方城市差距明显,名校和普通院校学习氛围天壤之别。即便是各地有一大堆工业设计协会,但对于设计教育的促进作用微乎其微。

    在我们的系统里,我们了解到继续这样做不能消除严重的教育不平等,特别是在内陆城市和正规的工业区(名校就那么几个,确实不够用)。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另外三种创新,我们需要更多的彻底改造。

    放眼世界,你会看到越来越多的学校被彻底改造了。这些学校有很相似的特点:大量的协作,高度的个性化,对高科技的利用大都很普及,由提问展开学习,从实际困难和活动项目展开学习,而不是从知识和课程学习开始。

    这其实就是项目制的学习方式和问题制的学习方式,譬如跟着设计师或者有设计经验的老师一起做项目来学习设计。或者以解决一个具体设计问题开始,进行设计的练习和学习。

    很多教育的问题不光发生在学校,也发生在家庭和社区,你绝对需要更多的在右手边的东西——你需要课外类的学校得到援助。

    其中最知名的是意大利的雷乔艾米利亚家庭式的学习组织,它进行辅导并且鼓励在校学生。最有意思的是哈林儿童区,已有十年历史。这个区是个综合体,由学校、家庭和社区项目组成,他们不光在尝试着改变学校,也尝试着给整个社会文化和心态带来改变,改变对象是大约一万户住在哈林的家庭。

    与企业和设计公司联合教学,邀请更多的在职设计师来客座交流,积极与社会群体展开合作,尝试多个组织的协同学习(都是我瞎编的,我并不知道哪些学校在开展这些活动)。

    你需要形式上的创新,能让人们接触学习时,以一种全新的不一样的方式。现在互联网上的课那么多,免费和付费课程都是一大把,这算是一种崭新的方式吧。

    学校的系统很明显是一个十九世纪传承下来的产物,是由俾斯麦时期的德国教育模式,经过英国人的改良,再多次经由传教士带到美国,用作增强社会凝聚力的一种工具,而后又带到了发展中的日本和韩国,本质里还有它十九世纪的原型。

    教育系统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将会带来一些很棒的东西,它能给人带来技能,学问和知识,但它也会浪费想象力,浪费求知欲,浪费社会信心。它会使社会分化,即使它也会使社会自由化。

    我们输送给发展中地区的教育系统需要他们花上一个世纪来改良,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真正全新的思考,以及为什么全新的思考对于如何学习来说,从未如此可行,如此的需要!

    本文素材来自 TED 演讲《贫民区里的教育创新》Charles Leadbeater 2010

    结合国内工业设计学习的现实窘境,提出以下一些疑问:

    以问题为中心的工业设计学习模式应该是什么样的?

    如何提高设计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而不扼杀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如何在老师匮乏的情况下,让学习者可以互帮互助协同学习?

    如何激发学习者的想象力,而不是束缚他们的思维?

    如何构建跨学校、地区、和社会群体的组织化学习?

    这些问题虽然看起来都很大很困难,但我相信集结大家的智慧,必然会有新的突破。希望可以认识更多的朋友,可以一起摸索互联网上的协同学习方式,有兴趣探讨的可以直接评论一起交流。

    END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设计教育吃枣药丸(01)贫民区里的教育创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dlav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