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上面的图片,你会说它是什么?
三角形、金字塔、山,几乎所有的人都会脱口而说出这几个词。这些是我们学习知识后产生的词,它们掩盖了图形的本意。
这是参加写作训练营时,寻虎老师抛出来的问题,用这个问题来解释什么是意象。
意象里只有场景,而且是此时此地,一切在场景里展开。意象在自己的场域里展开,在精神世界展开,获得的效果是真,表现好是美。真就有人,有人就有情节,随着意象的展开,你看到的事物是你第一次看到的,似曾相识,但又是全新的,令人惊讶的。它是此时此地,而不是回忆,它正在活着,是真我在生活,也就是生命。
在写作时,我们要用朴实的语言来陈述事物,不需要刻意去描述。因为过多的描述就会使你所要说的东西僵硬化,变成“死”的,而好的文学作品是有生命力的,是“活”的。使不同的读者在阅读时能读出不同的意境。
上图没有固定的答案,陈述的越简单越质朴约好,只说看到了什么就可以了,比如说它是三条线组成的图形。
唐诗之所有流传至今,除了朗朗上口,有韵律外,最主要的是简单,明了,有意境。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两句很简单,也只是简洁地陈述了一些意象--明月,松树,泉水而已,但它给读者的感觉就不是固定的,有发挥的空间。
如何才能找到感觉,写出“活”的东西呢?”
沉浸 、 等待、浮现
沉到哪里去?
写作静下来的道理人人都懂。沉浸,就很少有人知道了。沉到哪里去?一般人觉得沉不到哪里去。
这就是意象和常识的区别,也就是意象和心理的区别。 这个分层知道了,就能沉。
场景的描写,不是写景写环境,也不是赋予景物以情感,它自带情和意,所见即所得,不增加一分一毫。
顺着老师的提纲联系沉浸、等待、浮现时多次深呼吸后,还是静不下来,各种乱七八糟的东西接踵而来。强迫自己不去想再深呼吸、再沉浸、再等待,还是不行。
有些简友慧根比较好,很快就能找到感觉,进入沉浸状态,脑中自然浮现出一些场景,并能简单地描述出来。我试了好几次都不行,看来不只是缺乏一点点慧根啊!
明天继续练习沉浸、等待、浮现。期待领悟出这个新的写作方法和思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