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的时候,我25岁,暂且让人生能活到100岁的话,那么这个时候,我算是膝盖已经埋进坟墓里的人了。
但就在这一年的年初的时候,我还是人人眼里的那个未长大的孩子,还是一个从未接触过社会的学生,还是一个没有任何感情经历的单身狗。
这一年的年初,到了我们该找实习的时候,我第一个找的公司,是阿里,最后去的,也是阿里。这也是我向往已久的公司,从去年开始,我就开始想要来这个公司,大概是因为师兄的各种熏陶吧,让我很想去这个大公司,甚至我的新年愿望都是想去阿里实习。
还记得那时师兄和我聊天的时候,我曾跟师兄说,我是一个能坚持的人,喜欢专一,喜欢固定,会保留旧的纪念,然后师兄还说,那你不是很不适合阿里的价值观,然后师兄给我看了阿里的金字塔价值观,他指着那个金字塔的第二层,跟我讲着“拥抱变化”。
一月份的时候,是在家里过的寒假,正是要为找工作而准备的时候,但是说实话,我家里的学习效率不是很高,倒是坚持了每天做操的这个计划,只是体重并没有减了多少。
不过,在家里的时候,帮助姐姐照顾小外甥,这时候,我依然是姐姐眼里那个没有眼利见,总是帮倒忙的书呆子。
从某种角度看,我确实是这样,做事反应不够,执行力不够,要多懒有多懒,要多没脑子多没有脑子,除了受到身边人的照顾,我似乎什么也不会。
关于找实习的准备并没有做得充分,阿里的春招已经开始,我在慌然无措之下,参加了电话面、视频面、hr面,三月还未结束,实习的事情就已经定下来了。心中有一种说不上来的虚,感觉自己还没有准备好呢,一直努力的那个目标,却达到了。
没有忧患意识的我,此时并没有想太多为了工作应该再加强自己哪些能力,倒是因为找到了实习而整个人放轻起来。
看电影,爬山,游玩,去西安。
一直以来担心考试,担心工作,终于能真正地享受我的校园时光了。
期间也有为我明年的毕设做准备,也有为了工作继续学习,提高自己,还参加了六级考试,刷了一个比低分飘过略高一点的分数。
然后体检,回家,坐飞机,就那么孤身一人来到了从没去过的南方。
我对实习生活,充满期待又有恐惧。
就像姐姐和室友对我的担心,生活不能自理,而我回应,或许我缺少的就是锻炼。
确实,我这一走,再回来时,就已不再是从前的那个没心没肺的自己。
果然,那个被认定“生活不能自理”的我,刚到公司的时候,把行李忘在了机场大巴上,晚上下班回酒店走错了十字路口迷了路,去鞋店买鞋,把钱包忘在了店里,好的是,最后的结局都还算好。
虽然在公司还有着认识新的同事,接触新的环境的兴奋,但是每每离开公司,就开始觉得自己一个人会十分孤单,更是在这些“生活不能自理”中想起,以前,都是在家人和朋友的、帮助下,我才那么安然地度过了这25年。
也许是从那个时刻起,发觉了独立是多么的重要。
我下定决心,要独立,要坚强。
来了公司的很多天,才发觉自己的工作似乎与我之前想的不太一样,是一个对专业技术要求并不那么高的工作。但是,我依然是全身心地投入,努力地学习,想尽快地融入工作,尽快地可以上手。
本来在来公司之前,做了很多心理准备,要面对职场的复杂人际关系,实际上却发现,公司的同事都很好相处,水土不服加上新的环境不太适应,我在工作初期经历了感冒偏逢大姨妈,加班超过12点的极致状态,而这大病前后延续了近一个月,期间得到了同事的各种照顾,心里暖暖的。
那时我觉得,以后要和这些同事一起共事,真好。
所以我工作更加努力,希望可以转正留下来。
来工作以前,曾经期待过在这里遇到我的爱情,就像大学入学前以为会有一段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当然,事实是,我的研究生生活都快接近尾声,我却还是单身狗一个。
但在这份期待下,还是遇见了聊得比较来的同事,我们会有许多的交集和话题,相对于其他的同事更熟一些,但是,一直止于同事,我们都很清楚,我也有转正不了的可能。
然后很努力地工作了一个月,在得知转正面试即将到来好,开始每天准备转正面试。
而同事和上司也都特别地热心地帮助着我的准备,他们都很希望我能留下来。
上司还为了我的准备,模拟了一些面试时可能会问到的问题。
也许就是从那一刻开始,我深刻地意识到自己的能力是多么的不足。
在学校里的时候,努力地学习,似乎一直都是在回答着我会什么,这样的问题,在公司里的时候,每做什么,面对的问题都是:你能做什么,为什么留你不留他。
我的身体里开始产生大大的危机感,才明白,为什么公司和学校是不同的。
为了准备转正面试,我甚至曾经失眠,第一次发现自己这么珍惜这个留下来的机会,也因此深刻地感到自己要学的东西还太多。
终于到了转正面试的时候,觉得自己发挥得还算不错,这近一个月的准备,总算没有白废,同事们也都很关心我的面试结果,都不停地问我,我不能给他们一个确定的回答,但是感觉表现得还算可以。
面对家里人,我只能说结果还没有下来,毕竟,不到最后谁也说不准。直到我的主管告诉我有个小道消息就是他在系统里看到了我的面试已经通过了,我那颗悬着的心才终于放下,还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他。
只是正式的消息,迟迟没有下发。
曾经还有一次,主管在又一次的打探后告诉我,我的正式消息还没下来,是因为那个负责通知我的hr去青岛outing了,要等他休假回来。
然后就看到了阿里集团的缩招的消息。
说今年要调整组织结构,校招名额从3000缩到400,其中还有360的名额已经给了内推,当然这是从网上看到的小道消息,官方消息是叫我们要“拥抱变化”。
我本来只是以为是网上的夸大其辞,但是同样在实习的小伙伴们不停地对这件事的描述,加大了我的恐慌。
但是我的主管告诉我,这变化不会影响到我,我还是可能留下来的,让我继续等消息。
然后就看到身边的伙伴一个又一个地离职。
我开始不断地想,是留下,还是离开。
同时,也开始了所谓的两手准备,一边工作,一边继续找工作。但毕竟不能专业。
也就是在这段时间里,我开始思考了自己的人生,未来要一个什么样的工作,要留在什么样的城市,我有怎样的核心竞争力,我要如何在这个萧条的竞争环境下生存?
在经过多番思考后,我在outing回来后,终于下定了决心离职。
走的时候,跟他告别,跟同事告别,那一刻忽然间意识到,有的人,可能一旦告别,可能就是一辈子。
半夜从飞机上下来后,我在机场附近找了一个旅馆睡了一小觉,然后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参加了百度的面试。
一个刚刚实习归来的人,就这样带着满脑子的空白参加了一个面试,艰难地经过了两面,我只是听到自己在心中不停地说着,快结束这场面试吧,因为我除了脑子空白,还是脑子空白。
带着百度大神给的巨大失败感,我迅速进入了校招大潮。实际上,在我回到学校时,已经错过了很多公司的校招。
而刚刚实习归来的我,要从填写打印简历开始,一点点地做找工作的准备。而那些当初没有得到实习机会的人此时已经看了许多书,刷了许多题。有人问我是不是后悔去实习了。
我回答:不后悔。
从来没有后悔过,我只能感叹自己需要充电的还太多。
因为即使形势如何变动,那些有着非同一般的能力的大神,不还是照样成了offer收割机。
第一次找工作的我,进入了我的第一个误区。
我觉得自己准备不足,我肯定找不到工作了。
于是贯穿我的整个找工作经历的情绪都是满满地自卑。
我也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以前对人生太缺少规划,是要进大公司还是小公司?是要做什么岗位?是在国企外企还是私企,我就这样乱了阵脚。
然后十一的时候回家休整。
这时的我,再回想当初的自己,真是满满的负能量啊,而现在的我已经知道,那时的我会那样的绝望,是狭隘地以为前方只有一条路,如果走不过去,便是无路可走。
然后在家乡找了一个小公司去面试,倒是很顺利,也慢慢地找回了我的信心。
这才想起,除了准备,不是还有这多年的积累呢嘛。
另一个转折点是收到了另一个中型企业的offer,总觉得会有不甘心,但是又担心会找不到工作,其实很简单的一个选择,或是签或是不签,却让我纠结了一天又一天,跟家里人打了好多通电话,跟公司要了宽限时间。
直到姐姐的那一句,没有什么应该的选择,只是选择了你自己能承担后果就好了。
我才终于明白,自己还是没有做到独立,一个真正独立的人会自己去做选择,因为他知道,无论结果如何,他会去承担。
后来兜兜转转还是找到了工作,是在北京。虽然那时同学拉着我去北京找工作时,我因为觉得自己没有准备好没有去北京找工作,但最后还是找到了一家北京的公司。
那时才深刻明白,不要等到准备好了,永远没有准备好的时候。
工作定下来后又面临了下一个问题,便是毕设。
明明之前为毕设也做过了很多准备,但却因为老师的一句话,便会前功尽弃。
我于是在研究与工程间踌躇徘徊,做研究,需要看很多的论文,能不能想出idea还是个未知数,现在这个时间再换方向去研究,是非常危险的,做工程,需要足够的工作量,也还要有创新点。
我提出了很多的方向,都没有得到老师的支持,老师给我的回答永远是让我看论文,让我再找一找方向。
可那时我觉得,别人应该都已经开始着手做了,我却还在找方向,简直郁闷不已。
这段时间,我每天都处在焦虑的状态,一边看着论文,一边又无心看论文,只想尽快把方向和题目定下来。
也就是在这段时间,我在网上相继看到了五个人跳楼的相关新闻。我觉得我很理解他们,因为我和他们都差不多。
那些焦虑来源于一再地尝试一再地受挫,不同于公司里螺丝钉一样的工作,毕设不是你可以看得见前方的一步一步地走的,而是要从头到尾地自己摸索,而且还会面临最后走到死胡同的风险。
那段时间,我真的觉得自己要毕不了业了,觉得全世界都在跟我作对。
就在这时,我提出的一个方向得到了初步认可。我那颗绝望的心才慢慢有所回升。才明白,原来之前老师那一次次的否定,并不是不会让你毕业,而是你还没有达到标准。只是至少在找到之前,我还不知道那标准是什么?
但是在知道了以后,我再回看自己以前找的那些方向,要么是工作量不够,要么是创新点不行,确实是有道理的,只是那时自己在不知道这个正确的标准的时候,就会一再地碰壁。
这里要感谢我的师兄们,他们在这个时候给我的指导让我渐渐接近了那个标准。而老师,毕竟视角比较高,他不会在细节上告诉你,这里缺少工作量,那时缺少创新点,只会给你一个肯定或否定的回答。
这个过程中,另一位师兄的一句话,也是点醒了我,那时,曾经有一些方向,我去考虑,但觉得有些难,担心自己做不来,然后师兄说:那肯定会困难的,谁都会遇到困难的,遇到困难然后去解决,大家不都是这样的。
然后再一次明白了,不是要只做自己能做的,是在自己的能力下去克服困难。
在这期间,心情低迷的时候,曾经开始有些孤僻不愿意说话,越是不说话,越是对身边的事情少参与,越是少参与,越是觉得孤独,甚至觉得别人在孤立自己。
后来才想明白,别人只是在做自己的事情,融入不融入在于你自己。
最后的最后,在年尾的时候,生了一场大病,大病之后,倒变得干吃不胖了,不知道这算不算减肥成功。
反正就这样,15年就在手中过去了,收获与经历成正比,身边的人都说我变得不一样了,已经再不是那个生活不能自理的人了,开始从自己的小小世界里抬起头,放眼这个世界,不是做一个看客,而是参与者,处于其中,用行动改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