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评价的系统认识论
系统的定义:
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并与其环境发生关系的组成部分(要素)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的基本组成:
- 要素——是构成系统的基本单元,是对系统的组成部分、组分、成分或个体抽象概括。
- 联系——系统各要素之间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通过某种方式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性质。
- 环境——任一系统边界外部的所有其他事物称之为环境。
系统结构:
系统结构是指系统内部各要素相对稳定的组织形式(秩序)或分布关系的总称。
- 空间结构——系统各要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或分布形式。
- 时间结构——系统各要素随时间进程所表现出的有规律变化或分布形式,如地理系统各要素四季周期变化、国民经济部门产值比重年际变化等。周期粒度特征、周期波动特征、周期增长特征等。
- 时空结构——系统时间结构和空间结构的统一
系统功能
系统内部各联要素之间活动及效应的总称。要素活动指要素的各种运动、变化或作用。要素的活动效应是指某一要素的活动对其他要素的影响,或某一要素对其他要素的作用
图片.png
土地系统
土地系统的定义:
土地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是由太阳辐射、地球内能和人类生产力提供能量来源,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及水圈等作为物质基础,地质、地貌、气象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动物以及人类社会经济活动诸要素相互关联、彼此制约而组成的体系。
土地系统的分类:
土地系统可以看作自然生态系统、土地社会经济系统、土地信息技术系统三大子系统的耦合,各个土地子系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图片.png
- 土地自然生态系统 :包括气候、土壤、地貌、生物、水文、矿产、生态环境等子系统;
- 土地社会经济系统 : 包括土地利用中的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如土地规划、土地利用、土地金融、土地贸易、土地行政管理等子系统;
- 土地信息技术系统 :包括土地监控、土地测绘、土地科技等子系统。
土地系统的结构:
WSR方法论的角度,土地系统被划分为物理—事理—人理三维结构(WSR)。
- 物理维W : 土地科学、计算机学、系统科学、社会科学等学科以及土地本身构成物理维,也即知识维;
- 事理维S:一些实现土地系统管理目标和指导土地实践活动的方法如土地规划、土地调查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等就构成土地系统的事理维;
- 人理维R : 主要考虑人的心理、行为、目的、价值取向等因素,既要汇聚各方面人的智慧,又要协调各方利益和关系,同时还要以物理与事理为基础进行综合。
- 土地评价WSR认知 土地评价实际上是研究土地系统的物理—事理—人理三维结构关系,据利用数据调查、数据管理、技术分析的方法及计算机系统,必须既要考虑土地系统的物理W的方面(知识),又要考虑这些物如何更好地被运用在事理S方面(应用),认识问题,处理问题和实施管理与决策目标都离不开人理R方面(用户)——决策应用
土地系统的特征:
- 整体性特征
- 开放性特征
- 稳定性特征
- 层次性特征
土地评价的关系层次:
- 土地利用与土地基本功能关系
- 生产利用
- 生态利用
- 物理占用
- 土地利用与外部土地空间关系
- 作物生产外部区位(光温水热、生产资料和农产品市场)
- 工业生产外部区位(劳动布局指向——劳动力供需关系、素质、
薪资水平、通勤成本等;原料产地指向——原材料供需关系、质量、
价格、运输成本等; 产品市场指向——产品供需关系、价格、运
输成本等) - 商业利用外部区位(门槛人口——一般以邻近区域步行可达区域
人口为概率消费人口;流动人口——一般以流动人口为概率消费人
口;消费环境——影响消费人口驻留的消费环境,
局地景观、停车便利、交通拥堵程度等) - 居住利用外部区位(居住环境——居住小区的微环境,空气、噪
声、绿化、人文环境等;出行便捷——距离服务设施远近、出行交通
条件、邻域服务设施状况等)
- 土地利用与外部环境系统关系
- 土地利用与社会系统
- 土地利用与经济系统
- 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
土地评价的关系层次:
图片.png图片.png
图片.png
图片.png
图片.png
图片.png
图片.png
图片.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