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份的时候,小懒就一而再地推荐我看《改变提问,改变人生》,这本书我之前看过,感觉没有小懒说的那么神奇,加上重心倾向于本职工作,就计划12月份再看。
昨天,终于把书又重读了一遍,看着之前自己留下的读书标记,感觉很假,因为我的记忆里竟然找不到一点踪迹,再次证明我们的记忆是多么的不靠谱,很多经典的书籍确实要一读再读才能真正应用于实际。
本月后半段,我整个人处于非常颓废的状态,除了感冒不适以外,更多的是处于对自己的一种评判之中:“为什么我如此糟糕?”“为什么我如此差劲?”“为什么我如此失败?”
我感到无所适从,生活也变得毫无意义,之前的正能量满满的状态开始破碎,每天除了必须要做的备课上课,其他时间只想窝在被窝里刷剧刷小说。
当我想起本月计划里唯一的书——《改变提问,改变人生》还没有被打开过时,已经临近月末了。
还好,我把书带来了办公室,结束一天的工作后翻了起来。
本书以主人公从“答”人转变成“提问式教练”为主线,随着故事的推进,将提问式思维穿插其中,读起来非常轻松,没有半点认知类书籍的枯涩感。
001选择地图
在人生路上,你更多的是走在评判者之路还是学习者之路?
我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常常是评判者,这是一种下意识的想法,评判者具有两面性:我们要么是在批评自己,要么是在批评别人。
这些人遇到问题的时候,要么批评自己,贬低自己,要么就是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逃避责任。这两种想法都是从评判者角度来分析问题,都是不可取的。书中给予了解决方法——ABCC选择法。
ABCC选择法
A(aware)觉察 我现在是处于评判者状态吗?
B(breathe)深呼吸 我是不是需要停下来,退后一步,更客观地来看这件事?
C(curiosity)好奇 我是否了解所有的事实?到底发生了什么?
C(choose)选择 我的选择是什么?
我们身边不停地发生着许多事情,你对此无法选择。但是,我们能选择的是:我们用什么样的心态、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处理已经发生的事情。
你要警醒自己:我是评判者状态,还是学习者状态。评判者心态是我们的本能,但学习者心态才能让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更好地成长。我们可以通过自我提问的方式,让自己从评判者转入学习者。
我们的生活已经很难了,不需要责备,因为那只会让我们停在过去,我们需要让这一刻的遭遇成为经验,继续向前努力,成长自己!
02生活中,你是评判者吗?
尤其是亲密关系中,一与伴侣起争执,就觉得是ta不爱我了,所以才会怎么做ta都觉得是错,在鸡蛋里挑骨头。
可事实上,这就只是你的预先假设。你不妨尝试问自己:
他需要什么?他是什么感受?我想要什么?我能做些什么?
基于这样的问题与对方沟通,就不会变成争执不休,无理取闹,感情也就会越来越好。
03工作中也要持学习者心态。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也总容易成为评判者。
评判学生的回答是否正确,评判学生的思维、方法是否正确。当学生的答案与我们预设的所谓正确答案不相符合时,我们就会纠正他。但是孩子们的思维就真的是完全错误的吗?真的没有一点可取的地方吗?会不会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方法呢?
珍视无知是学习的基础,是一切创造力和创新的基础。那是一种对所有新的可能性都抱着开放态度的心态。
要承认,我们永远都不可能知道所有的答案。每一个未提出的问题,都是一扇未开启的大门,藏着巨大的宝藏和希望。
每个孩子身上都有自己的优点,每个孩子的思维都有闪光的地方,每个孩子都值得被称赞。转变自己的心态,用学习者心态面对工作中的问题,会更加贴近孩子们柔软的内心,教学工作也变得更加顺利和愉快,也就会取得更加意想不到的效果。
真正的改变永远始于思维的改变,思维的改变体现在你向自己提出了正确的问题。所谓“正确的”问题,就是那些赋予他人力量的问题,而非令人泄气的问题。书中给了我们参考:
a我想要什么?
b我有哪些选择?
c我都做了哪些假设?
d我该承担什么责任?
e这件事我还可以从什么角度来看?
f对方在想什么,感受如何,他想要什么?
g我错失了什么,或者我在逃避什么?
h从这个人身上或这件事本身,我能学到什么?
i从这个错误或失败中,我能学到什么?
j从这次成功中,我能学到什么?
k当前最有意义的行为步骤是什么?
l我应该向自己或他人提出哪些问题?
m我怎么才能把这件事变成双赢的局面?
n有什么样的可能性?
这本书应该放在床头或者是当眼的地方,有事没事常拿出来看看,因为我们总会时不时滑入评判者之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