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咏,在群星璀璨的唐朝诗坛,算不上一个杰出的诗人,但自有其格调。《唐才子传》载:咏,洛阳人。开元十二年进士。有文名,殷璠评其诗:“翦刻省静,用思尤苦,气虽不高,调颇凌俗,足称为才子也。”少与王维为吟侣,维在济州,寓官舍,赠祖三诗,有云:“结交二十载,不得一日展。贫病子既深,契阔余不浅。”盖亦流落不偶,极可伤也。后移家归汝坟间别业,以渔樵自终。有诗一卷,传于世。
祖咏的诗气虽不高,格却不俗,算是才子一枚,要不然王维也不会与他深交二十载。可惜他终生不遇,潦倒落魄,最终隐于渔樵。他的诗以酬答唱和、边塞羁旅、山水田园为主,工稳妥贴,中规中矩,但缺乏高深的体验,峻绝的想象。唯《望蓟门》一诗雄浑阔远,摄人心魄,不唯祖咏平生最好的诗篇,在盛唐的边塞诗中也可跻身前列。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诗意大致如下:登上燕台远眺不禁心中震惊,笳鼓喧闹处正是汉将兵营。锐利的的寒光生于万里积雪,边塞的曙光映照着旌旗猎猎。烽火连天遮掩着胡地明月,山海环抱拱卫着蓟门边城。少时虽无班超投笔从戎的志向,至此却欲效终军请缨立千古功名。
诗中“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用到了班超投笔和终军请缨的故事,既切诗意,又明己心,意味深长。
班超是东汉名将,扶风平陵人。父班彪、兄班固均为史官,妹班昭亦以才名世。班超少时博览群书,30岁迁居洛阳,因家贫为小吏,以缮写为生。一天,他在办公室里抄写文书抄累了,将笔一丢,仰天长叹道:“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班超提到的傅介子和张骞,都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外交家。张骞出使西域,联络各国,打通了“丝绸之路”,因功封博望侯。傅介子主动请求出使大宛,智杀死匈奴使者,后又携带黄金锦绣至楼兰,于宴席中斩杀楼兰王,凭一己之力建立新军,因功封义阳侯。
班超慕前人之风,也希望立功异域,以博取功名。时匈奴犯乱,大汉在西域的都户不复存在,丝绸之路由是凋蔽,汉朝的政治经济受到严重影响。汉明帝刘庄诏令大军西征。对抄写文牍厌烦已久的班超惊喜异常,毅然加入西征队伍,被任命为代司马,跟随都尉窦固西征。窦固派他带兵进攻伊吾,他与呼衍王战于蒲海旁,“多斩首虏”,得到窦固的赏识。后班超在西域出使、驻守三十一年,先后平定了西域五十多个国家,为守护边域、促进民族融合作出了巨大贡献,因功封为定远侯。
终军,是汉武帝时杰出的少年英才。少年时代刻苦好学,以博学多才、能言善辩、文采斐然闻名于郡中。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太守闻其有异材,很希望与他结交,终军却不买帐,潇洒地作别太守而去。后自山东赴京师。过函谷关时,关吏交给他一件返回凭证,终军慨然掷之于地,自信地说:“大丈夫西游,终不复还。”其心气才志大抵如此。时人皆叹服。
《汉书·终军传》:“南越与汉和亲,乃遣 (终) 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
武帝时,南越割据政权尚未归附,武帝想派遣使者去说服南越王来降,任务艰巨而危险。终军意气风发,主动请缨,誓缚南越王于汉庭。至南越后,他施展游说之功,终于说服南越王臣服汉朝。眼看事成,即将立下千古奇功,却功亏一篑。南越丞相吕嘉极力反对降汉,发兵攻杀南越王及汉使者,终军亦被杀。死时年仅20余岁,世人称之为“终童”。
《望蓟门》本述边境战场风光,佐以历史人物典故,气势更加雄浑,诗意更加厚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