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天地之心为心

作者: 余超林AIA财富管家 | 来源:发表于2022-10-09 17:49 被阅读0次

第2天(2022-10-9)答聂文蔚—阳明心境自述(2)以天地之心为心

        原文:

        后世良知之学不明,天下之人用其私智以相比轧,是以人各有心,而偏琐僻陋之见,狡伪阴邪之术,至于不可胜说。外假仁义之名,而内以行其自私自利之实;诡辞以阿俗,矫行以干誉;掩人之善,而袭以为己长;讦[jié]人之私,而窃以为己直;忿[fèn]以相胜,而犹谓之徇义;险以相倾,而犹谓之疾恶;妒贤忌能,而犹自以为公是非;恣[zì]情纵欲,而犹自以为同好恶。相陵相贼,自其一家骨肉之亲,已不能无尔我胜负之意、彼此藩[fān]篱之形,而况于天下之大,民物之众,又何能一体而视之?则无怪于纷纷籍籍而祸乱相寻于无穷矣。

        仆[pú]诚赖天之灵,偶有见于良知之学,以为必由此,而后天下可得而治。是以每念斯民之陷溺,则为之戚然痛心,忘其身之不肖,而思以此救之,亦不自知其量者。天下之人见其若是,遂相与非笑而诋斥之,以为是病狂丧心之人耳。呜呼,是奚足恤哉!吾方疾痛之切体,而暇计人之非笑乎?

        人固有见其父子兄弟之坠溺于深渊者,呼号匍匐,裸跣[xiǎn]颠顿,扳[bān悬崖壁而下拯之。士之见者,方相与揖让谈笑于其傍,以为是弃其礼貌衣冠而呼号颠顿若此,是病狂丧心者也。故夫揖让谈笑于溺人之旁而不知救,此惟行路之人,无亲戚骨肉之情者能之,然已谓之“无恻隐之心,非人矣”。若夫在父子兄弟之爱者,则固未有不痛心疾首,狂奔尽气,匍匐而拯之。彼将陷溺于祸有不顾,而况于病狂丧心之讥乎?而又况于祈人信与不信乎?呜呼!今之人虽谓仆为病狂丧心之人,亦无不可矣。天下之人心,皆吾之心也。天下之人犹有病狂者矣,吾安得而非病狂乎?犹有丧心者矣,吾安得而非丧心乎?

        昔者孔子之在当时,有议其为谄者,有讥其为佞者,有毁其未贤,诋其为不知礼,而侮之以为“东家丘”者,有嫉而沮之者,有恶而欲杀之者。晨门、荷蒉[kuì]之徒,皆当时之贤士,且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欤[yú]?”“鄙哉!硁[kēng]硁乎!莫己知也,斯已而已矣。”虽子路在升堂之列,尚不能无疑于其所见,不悦于其所欲往,而且以之为迂。则当时之不信夫子者,岂特十之二三而已乎?然而夫子汲汲遑[huáng]遑,若求亡子于道路,而不暇于暖席者,宁以蕲人之知我、信我而已哉?盖其天地万物一体之仁,疾痛迫切,虽欲已之而自有所不容已,故其言曰:“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欲洁其身而乱大伦。”“果哉,末之难矣!”呜呼!此非诚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孰能以知夫子之心乎?若其“遁世无闷”,“乐天知命”者,则固“无人而不自得”“道并行而不相悖”也。

      个人体会:

        看到阳明写给聂文蔚的这一段落文字,有一种感动!

        为何有感动呢?

        因为古往今来,现实生活与社会就存在善与恶,公与私相博弈相斗争的现象。如果整个社会都缺乏良知,那么人就是行尸走肉,正如曾国藩所言“不为圣贤,变为禽兽”,圣贤与禽兽的理论源自于孟子,说到底,人存在于天地间,只有两种性质的存在,一种是通晓天地万物,以天地为心的人,这种人是圣贤,具有神性;另一种人活在自己的小我的世界,整天想的是如何为自己的生存去索取去争取利益,这种人就如同禽兽一般,具有动物性。

      如果一个人具有动物性,那就赤裸裸地像动物一样去争取生存利益也行,问题是,作为一个人,长得像人,由于缺乏良知,缺乏公德之心,是非之心,许多人表面上给人以正直正义的形象,背地里却行的是自私自利,追名逐利的勾当,这样就不对了,这种行为是很恶劣的。

      做人一定要真诚,关键是真与诚!最怕的就是装,就是虚伪,就是表演。

      人为什么不够真诚?为什么要装?

      其实就是一种掩盖,明明是为了自己的私利,假装自己一心为公。明明是为了自己的名与利,假装是为了大家,这种表里一不一,口是心非的行为,就是问题,这个问题如果不能及时纠正,不能表里如一,不能知行合一,就会自己给自己的生活与事业发展带来障碍!

      怎么做到表里如一,知行合一?

    首先一定要放大自己的格局,要彻底破除我执,破除一切为了我自己的那种狭隘的执念,而是将自己放置在天地之间,作为天地人的一部分,我们一定要超越狭隘的自我,破除我执,以天地之心为心,以天地人为一体,这样,我们才能够找到大我,这个大我就是圣贤,小我就是禽兽。真正的圣贤都是以天地之心为心,以百姓之心为心,以众人之心为心,圣贤都是在竭尽全力为大众的福祉服务,为了更多人的命运改变而奔走呼号。孔夫子就是这样的人,孟子也是这样的人,为了提倡仁政,孔孟都周游列国,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去改变每一个国家的国策,从而达到造福更多人的目的。这样一个孜孜以求,夙夜在公的人就是一个良知充满的人,就是一个拥有大能量的人。

        《王阳明传习录疏解》余超林解读之2:

        答聂文蔚—阳明心境自述(1)以天地之心为心

相关文章

  • 以天地之心为心

    第2天(2022-10-9)答聂文蔚—阳明心境自述(2)以天地之心为心 原文: 后世良知之学不...

  • [明空心语]快速觉悟的秘密

    快速觉悟的秘密—— 以佛陀之心为心,以老子之心为心,以孔子之心为心,以耶稣之心为心,以圣贤之心为心,即可快速觉悟;...

  • 心怎么变成了人心

    心,本也。《易·复卦》:复其见天地之心乎。注:天地以本为心者也。正义曰:言天地寂然不动,是以本为心者也。《礼·礼器...

  • 为什么读书

    第一句“为天地立心”。目前比较流行的解释是,认为天地没有心,但人有心,人的心也就是“天地之心”;“为天地立心”就是...

  • 以他人之心为心

    我喜欢围绕一个问题,头脑风暴,啥都不图,只是业余兴趣爱好,也不去真的去实践“对还是不对?”的问题。 ...

  • 悟为医之道

    医之道,在于心,见于行,信乎天地。以医之心证天地之心,以医之行证天地之行,以医之信证天地之信。悬壶济世,普济苍生。...

  • 横渠四句

    1、 “为天地立心”,程明道说:「天地无心,以生物为心。」又说:「天地无心而成化。」,天地本无心,但人有心,人的心...

  • 2018年江苏省考公务员申论写作题答案有温度的人生更美好

    (四)请结合对“以百姓之心为己心,以他人之心为己心”这句话的理解,以“有温度的人生更美好”为主题,联系实际,自拟标...

  • 2018年江苏省考公务员申论写作题有温度的人生更美好难点解析

    (四)请结合对“以百姓之心为己心,以他人之心为己心”这句话的理解,以“有温度的人生更美好”为主题,联系实际,自拟标...

  • 求仁以释,天地立心

    “为天地立心”,程明道说:天地无心,以生物为心。又说:「天地无心而成化。,天地本无心,但人有心,人的心也就是使...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以天地之心为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dtna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