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钟表匠,他们做的表由大概1000个零件组成,钟表匠坦普斯的方法是一个接一个零件组装,如果中途放下,就会立刻散掉,只能从头开始。另一个钟表匠霍拉的方法是把十个零件装成一个组件,十个组件又装成更大的组件,十个大组件构成的系统就是一块表。即便中间被打扰停下,损失的也只是一小部分活儿,因此霍拉的销量越来越好,坦普斯因为产能不足而倒闭。
这个寓言对我们生活乃至整个人生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个体的进化来自于稳定组块的数量积累和有机组合。我把这个启发类比为——乐高式进化。玩过乐高的人都知道,要想拼出一个机器人,更轻松的做法是分别拼装手、脚、躯干、武器,而非企图一口气拼出个高达。
为什么说「乐高式进化」对我们的人生有着重要意义?因为积累稳定组块的思维降低了人生的复杂度,提升了有限理性内的执行力和专注力,如此这般,个体系统有了进化的可能。
个体进化的层级系统
人类作为复杂的行为系统,具备复杂系统的特点。复杂系统是由许多部件组成的系统,这些部件之间有许多相互的作用,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层级系统则是所有可逐次分解为子系统集合的复杂系统。
如果让你画一复杂物体,如人的关于物体的信息在人的记忆中是按层次排列的,就像文章著作提纲的大小标题一样,这就是层级系统。
所谓层级系统,即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金字塔思维,是树状结构。其本质在于拆解和分类。
比如,符号系统的层级结构是一本书-章-节-段-句-词-字,音乐层级结构是乐章、段落、主旋律、断句。
识别社会层级结构,不是观察谁住得靠近谁,而是看谁与谁相互作用。根据相互作用的强度来定义层级结构。部门内部成员的相互作用比部门之间更强,因此成员作为「零件」,部门作为层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
彼得·德鲁克认为:「管理是一种器官,是赋予机构以生命的、能动的、动态的器官。没有机构(如工商企业),就不会有管理。但是,如果没有管理,那也就只会有一群乌合之众,而不会有一个机构。而机构本身又是社会的一个器官,它之所以存在,只是为了给社会、经济和个人提供所需的成果。可是,器官从来都不是由它们做些什么,更不用说由它们怎么做来确定的。它们是由其贡献来确定的。」
企业是社会的器官,管理则是企业的器官,赋予了组织生命。在组织中一个最小且最稳定的组件,即是对组织有贡献的团队。社会系统有一个与物理系统有一样的现象:高频动态过程与子系统相关,低频动态过程与较大的系统相关。例如,人们一般认为,经理们负责的计划期越长,他们在组织层次中的位置约越高。
交友的层级系统:刺激=》价值观=》角色兼容
个体的层级系统可以分为身体、心智(思维模式、专业技能)、精神(理想、信仰)、情感(社交、亲密关系)
个体知识的层级结构是知识(工具、技术、概念和原则)=》技能和态度=》基础结构(文化、核心价值观、人格特质)。
复杂结构层级系统冗余性有三种形式:
- 层级系统通常由仅仅几种不同子系统组成,这些子系统可进行各种排列和组合。例如蛋白质仅仅由20种氨基酸的不同排列方式组成。也就是说,关键的子系统就那么几个,找到他们,强化他们。
2.层级系统往往是近可分解的。
3.通过合适的「重新编码」,便经常能使存在于复杂系统的结构中但不明显的冗余性一目了然。
层级系统对个体进化的启示首先是找到低频演变的较大子系统,比如身体、心智、精神、情感,这些都是短时间很久看到变化,却对一个人影响深远的关键子系统。
第二个启示是高频演变子系统习惯化,低频演变子系统目标化。换句话说就是找到进化目标,逐层拆解为长中短关键目标,「身体、心智、精神、情感」进化来自细水流长的每日精进,运动习惯、阅读习惯、职场习惯、社交习惯,在大时间周期中逐层塑造并适时重演。
进化来自稳定组块的数量和分布
简单元素进化成复杂形态所需要的时间,关键取决于潜在的中间稳定形态的数目与分布。进化过程中,中间状态的平衡只需要局部稳定而不是全局稳定,这对复杂形态的进化有着重要影响。
从简单个体到复杂系统的演变,关键在于「中间稳定形态」的积累。如果你有打台球的经验,你就会明白最好的状态是每一杆稳定发挥,你需要熟练掌握几种最关键的打法,保证每一次出手都能保持稳定水准,胜率也就能保证在可控范围之内。
因此,如果想要获得进化,则需要获得组件,并让组件稳定化。打造稳定组件的方法有哪些呢?
第一个方法是在迷宫中实践反复试验法,趋近目标的明显进展可以稳定组件。
解决问题的过程一般包括很多次摸索,各种路径都试探了,其中有些被放弃了,另一些被继续搜索。在找到解答以前,也许已搜索了迷宫里的许多路径。问题越困难,越新颖,找到解答所需的试探次数可能就越多。而反复试验法并不是完全随机或盲目的,事实上,它有很强的选择性。对通过变换已知表达式而得到的新表达式要进行验证,看他们是否向目标靠拢了。进展的迹象鼓励人们在同一方向上继续搜索,没有进展则意味着一条搜索路线的放弃。解决问题过程需要选择性的反复试验法。
标志着进展的线索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起的作用与稳定中间形态的作用一致。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哪些反映了趋近目标的明显进展的局部结果,起到稳定组件的作用。
人类解决问题过程,从最鲁莽的到直觉力最强的,都不过是反复试验法与选择的不同强度的组合而已。选择性来自各种经验定则(或直观推断法),它提示我们先行搜索哪些路径,已搜索了的路径哪些有希望通向目标。
西蒙的迷宫隐喻为我们提供了可操作的行动策略。
拿德州扑克举例,你需要观察对手的风格、手牌的多种组合打法、调整自己的风格,每一局都有无数变化,而你要做的就是尽可能找到「稳定的组件」,如对手风格(新手、老手出牌套路)、寻找大概率组合(小概率则主动弃牌,绝不无脑all in)等,根据是否趋近胜利这一事实作为稳定或调整组件的风向标。
第二个方法是把零件合并为组块。
合并组块是站在更大的宏观图景中定位新组块。前提是你掌握了丰富的背景信息或事实性知识,对问题有着深入的理解,能够跳出初始问题,用更宽广的视角看问题。这是一个从上至下「纵览全局」的过程,这一过程能让你看到知识在宏观图景中的位置。
有一点要记住,要搜索的是器官的有效组合,而不是个别基因的有效组合。重要的子系统绝不会多,组合他们才是关键。
第三个方法是刻意练习。
回顾专家的成长轨迹,先不谈天赋,刻意练习在稳定组块的积累和组合起到了重要作用。这可能是对我们个人发展最有用的启发。
试想你要成为优秀的运营专家,那么你要在内容运营、活动运营、产品运营、用户运营这几个子系统中打造出一个个稳定发挥的「大组件」,比如文案写作。那么你就要对文案写作进行刻意练习,写作流程依然可以进行层级系统拆解,目标、读者需求、头脑风暴、大纲、初稿、修改等等,你要在这些组件上下足功夫,才有可能写出及格的文案,至于优秀,那就是另一个子系统了。
经验的经纬
要解决问题,就要使对同一复杂现实情形的状态描述和过程描述不断相互转化。
对问题结构的两种理解方式(状态描述、过程描述)构成了经验的经纬。图画、蓝图、大多数图表和化学结构式是状态描述、微分方程和化学反应方程式是过程描述。前者表征了感受到的世界,它们提供了辨认物体的标准(往往是通过模仿物体的方式)。后者表征了受到作用的世界,它们提供了将具备我们所想要的性质的物体生产出来的手段。
给定一个期望的状态和现存状态,适应性生物的任务就是找到这两个状态的差别,然后找到消除该差别的相关过程。
「人类的解决问题过程」活动基本上是一种手段-目的的分析。它的目的是:发现对通向期望目标的路径的过程描述。一般范式是:给定一个设计图,找到相应的「药方」或实现方法。很多科学活动是这一范式的应用:给定某些自然现象的描述,求出能描述产生这些现象的过程的微分方程。
用过程描述替代状态描述这一思想在现代科学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用微分方程组或差分方程组的形式表达的动态律,在许多情形中提供了对复杂事物进行简单描述的线索。
状态描述与过程描述的相互关系对于任何适应性生物体的发挥功能是至关重要的,对适应性生物体有目的地作用于环境也是至关重要的。过程描述——一种遗传基因编码程序是经济而管用的表现方式,即使对于描述自己也是如此。
系统有多复杂或多简单,关键取决于我们描述它的方式。世界中的多数复杂结构由大量的冗余成分,我们可以利用这一冗余性来简化其描述。但是,要想利用它,要想实现简化,我们必须找到正确的表现方式。
为什么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比正确地解题更重要?因为正确而简单的状态描述决定了过程描述的不同路径。
如何习得正确描述复杂系统的能力?
答案是想办法站在科学的肩膀上。读西蒙、读经典教材、跟专家交流,寻找从反复试验中得出的数据和结论,从而认知到事物的底层规律。
找到对于复杂系统的相对简单的描述,这一任务不仅仅对理解人类获得的关于世界的知识是有益的,而且对理解复杂系统为什么能复杂自身也是有益的。
西蒙又一次帮助我们简化了对世界的认知,「经验的经纬」是对于复杂问题的相对简单的描述,「手段-目的」则是我们通用的分析方法。
一切解题都可以说成是「给定问题现状的描述,发现通向期望目标路径的过程描述」。
从这句话展开,我们至少可以把问题系统拆解为三个子系统。
描述状态:定义问题、场景、讲故事、界定条件
界定目标:想要解决什么问题,或者达成什么新状态
描述过程:数学公式化、流程化,在迷宫中试验
这三个子系统可以演化出更多的子系统:
描述现状
发现问题
设定目标
备选方案
实行策略
评估调整
至此,推演出问题的一套解决流程,这是比从管理书中直接阅读这套流程更有益的收获。
你的稳定中间形态是什么?
经过一个月阅读完毕《人工科学》,总归下来,这本书的核心课题是「如何把人培养成有效的适应性系统」,这个适应系统分为目标、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为了使目标和内部系统达成平衡,人们有一个重要的目标——获取有效解题策略,我从本书中收获的策略大概有这些:
- 什么是解题:给定问题现状的描述,发现通向期望目标路径的过程描述。
- 生活中往往没有最优解,设置满意零点,追求满意即可。
- 人的适应性,即是获得新策略的能力(广泛搜索-剥离分支-确定策略),以及在应付非常专门化的环境时表现出的灵活性。
- 要成功地解决问题,就要选择性地搜索迷宫,将它化约为易于处理的几个部分。
- 10年的强化学习,才能在一个领域积累丰富够用的记忆组块。有效的人生策略是尽早裁剪目标,简化复杂度,十年磨一剑。
- 新手如何升级到识别模式?做刻意练习,培养流程思维,优化流程,做深度复盘,打包组块,偷学框架,改进框架。
- 「做中学」的好处是经过大量的搜索,最终剥去所有搜索旁支,逐渐掌握一个有效的通用战略。
- 最优化问题一旦形式化就成了标准的数学问题,使一受到约束的函数最大化,那么,用以推出答案的逻辑显示就是数学赖以建立的谓词演算标准逻辑。
- 流程化思维:把行动方案拆分成多个行动单元,对行动单元做顺序排列、拆解、更替、组合,在数学化的范畴内,对约束条件、命令变量做整合优化,直到找到一条满意的路径。
- 人生的多篮子策略:从一开始就探索几条尝试性的路径,接着,从尝试性路径中再跳出几条在当时看来最有前途的路子。
- 个体作为复杂系统,要拆解、组合和演进关键子系统,高频演变子系统习惯化,低频演变子系统目标化。
- 要解决问题,就要使对同一复杂现实情形的状态描述和过程描述不断相互转化。
- 人生是剧场,好演员的任务是理解并扮演好分配给他的角色,演出的成功取决于剧本的成功和表演的成功。好演员挑好剧本、写好剧本、演好剧本,坏演员只顾自己,不关注外在环境,一辈子跑龙套。
对我们启发意义最大的应该是像组拼乐高一样进化个体的生命,把「乐高思维」应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工作发展、写作能力、健身、情感联结,从层级角度看待自己和身边的环境,通过层级拆解、刻意练习、目标反馈、合并组块打造出一个个稳定有力的生命组件,在大时间周期的练习中锻造出更大的组件,最后组装成为一个超级适应性系统,创造出一段完全超乎自己预料的生命故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