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不唤物,物不至
只有自己内心渴望的事情,才能将它呼唤到可能实现的射程之内。
多么美妙的文字,触发灵魂的语言。与吸引力法则如出一辙。只有内心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强烈的渴望,才能看见。
—事前能“看见”的东西就能做成,“看不见”的东西就做不成
想要做成某件事,我们首先要描画它的理想状态,然后把实现它的过程在头脑里模拟演练,直到“看见”它的结果为止,换言之,就是对这件事持续抱有强烈的愿望。因此,如果你祈愿要做成某件事,你就要把它变成强烈的愿望,一直思索到你能清晰的“看见”这件事成功时的印象为止。
—乐观构想、悲观计划、乐观实行
在构思、构想的阶段,需要营造乐观气氛。
构想转化具体计划的阶段,应基于“悲观论”设想,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仔细慎重的分析,制定周密的计划。
计划付诸实行的阶段,要再次强调“乐观论”,坚定地采取行动。
—人生原则:人生是随人的心态的变化而变化的。
命运可以随着我们心态的改变而改变。唯一能改变命运的就是我们的心。
—有意注意
有“意图的”将自己的意识凝聚起来,集中到某一事物所有方面的一切细节上。
—人生法则:真理之布由一根砂线织成。因此,把事情看得越单纯,就越接近真实,也就越接近真理。抓住复杂现象背后单纯的的本质,这样一种思考方式极为重要。
—六项精进
1.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努力钻研,比谁都刻苦。而且锲而不舍,持续不断,精益求精。有闲工夫发牢骚,不如前进一步,哪怕只是一寸,努力向上提升。
2.谦虚戒骄
“谦受益”是中国的古话,意思是谦虚之心唤来幸福,还能净化灵魂。
3.天天反省
每天检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是不是自私自利,有没有卑怯的举止,自我反省,有错既改。
4.活着就要感谢
活着就已经是幸福,培育感恩之心,滴水之恩也不忘相报。
积善行,思利他
5.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行善利他,言行之间留意关爱别人。行善积德有好报。
6.不要有感性的烦恼
不要老是忿忿不平,不要让忧愁支配自己的情绪,不要烦恼焦躁,为此,要全力以赴、全神贯注投工作,以免事后懊悔。
—利他
利己和利他总是一体两面、相辅相成的。小单位的利他,从更大单位的角度看,或许就变成为利己。为了超越这种低层次的利他,必须养成在更大视野内观察事物的眼光,从更大的视角、以相对的观点来审视自己的行为。
自然而然就能拓展自己的视野,就能看到周围各种各样的事物。据此就能做出客观的、正确的判断,就能避免失败。
—求利有道,散财有道
以利他精神赚来的钱,也要用利他精神花出去。
—命运和因果主宰人生的两只看不见的手
命运是经纱,因果报应法则是纬纱,两者交织而成人生之布。人生超脱命运的轨迹,那是因为因果法则这个力量在发挥作用;而另一方面,善行有时并不立即产生善果,那是因为命运的力量在干扰。
命运不是宿命,可以运用因果报应法则加以改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