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虫茧,会生长,会蜕变,最后成为一只美丽的蝴蝶,这是becoming——转变。
![](https://img.haomeiwen.com/i7084967/a4da4edfccc68a07.jpg)
暴力美学经典《汉尼拔》中体现了两个永恒话题:“转变”和“心灵控制”。无论是一个正常人还是一个心理疾病患者,都有自己执着的精神追求。然而暴力狂和罪犯都或多或少有过受伤或者痛苦的经历,进而价值观变质,无法适应社会化的过程,开始步入歧途。但这些所谓的“边缘人”却也体现了一种魅力——对人生充满极端控制欲,又能对自己的心灵需求有着充分了解。然而,当精心构建的人生信念崩塌的一刻,自我控制变成了压抑与怀疑,被迫重新定位。一只虫茧,会生长,会蜕变,最后成为一只美丽的蝴蝶,这是becoming——转变。
我想每个世界上的人没有谁不曾幻想过理想的生活。热爱生活的人都会有理想主义,设定美好的目标,当陷入困境时,调整或转变目标使自己充满希望。但世界上有很多“沉默的羔羊”,它们“只是困惑地站在那里,不想跑”,没有对于世界和自我的敏感考察——自我人格与群体人格应是什么关系?《狼图腾》也曾描绘过一只狼撕咬一只羊时,其它的羊甚至围成一圈来看这种“表演”。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个体人格的价值在哪?少数甚至带有神经质的人不断地拷问,拷问自己与这个世界。但跟多情况下,这种热情已然沦为一种不温不火的嘲弄,有时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对的,嘲弄能反应价值吗?还是仅仅是一种冷淡的不仁。
“是默然忍受命运暴虐的毒箭,还是挺身反抗这世间无涯的苦难,用斗争将这一切扫清?”——《哈姆雷特》。何为蜕变,有的人只是屈服于痛苦和欲望,在这条道路上选择外界的、暂时的解脱,但其本质脆弱。如康德所言,欲望要在理性的控制下,否则就会沦为欲望的奴隶;尼采说:“人若不能受制于己就只能受制于人”。而有的人可以控制自己,则可以完全地依赖自己,将自己真切地控制在自我之上。这才是真正的理想主义。或许,真如毛姆所言,只有艺术家和犯罪者才能制定自己的生活模式。因为这两类人有这近乎狂热的理想和人生追求。
相信自己,很多理想主义者或者是没有坚持下去,或者动摇。太自信的人表现为自恋,这样,自我全部构筑在自我之上,意识到完全自我,类似于自我中心主义。“万物皆备于我”,我拥有我自身,这是构成幸福的重要内容。然而不得不说,自我救赎,开始于转变,升华于奉献,是否可以认为:真正能做到自恋的人,才可能去爱这个世界?理想主义者会有短暂的困惑,怀疑,那样的理想能否实现,自己还能否自信。但可以确定一点:困惑只能是暂时的,力量代表了永恒,无故怀疑的人还没有真正的在理想的指引下成长。
“要不断尝试不同的东西”,这句话很存在主义,“人活着总得在某些地方”、“反正人只有两种原则,忙着生;或忙着死”。人生是重复还是不断地转变?总之,不能迎合他人,要做自己身为自己独特的追求。人是群体动物,意识到自己的独特人格是痛苦的,所以很多理想主义者落落寡欢,而且还总是发展为格格不入。热爱生活吧,做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