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笔记萌新的小书屋读书
《文学精读·汪曾祺》摘抄

《文学精读·汪曾祺》摘抄

作者: 瑟瑟发抖的萌新 | 来源:发表于2019-05-04 19:32 被阅读23次


    图片来自网络

    一、妙语

    1. 村里都夸他字写得好,很黑。(《受戒》)

    2. 晚饭花开得很旺盛,它们使劲地往外开,发疯一样,喊叫着,把自己开在傍晚的空气里。浓绿的,多得不得了的绿叶子;殷红的,胭脂一样的,多得不得了的红花;非常热闹,但又很凄清。没有一点声音。(《晚饭花》)

    3. 包世臣论王羲之字,看来参差不齐,但如老翁携带幼孙,顾盼有情,痛痒相关。好的语言正当如此。语言像树,枝干内部液汁流转,一枝摇,百枝摇。(《自报家门》)

    4. 中文系的学风和别的系也差不多:民主、自由、开放。当时没有“开放”这个词,但有这个事实。(《西南联大中文系》)

    二、风俗

    1. 他不但经忏俱通(小庙的和尚能够拜忏的不多),而且身怀绝技,会“飞铙”。七月间有些地方做盂兰会,在旷地上放大焰口,几十个和尚,穿绣花袈裟,飞铙。飞铙就是把十多斤中的大铙钹飞起来。到了一定的时候,全部法器皆停,只几十副大铙紧张急促地敲起来。忽然起手,大铙向半空中飞去,一面飞,一面旋转。然后,又落下来,接住。接住不是平平常常地接住,有各种架势,“犀牛望月”“苏秦背剑”······(《受戒》)

    2. 立春前后,卖青萝卜。“棒打萝卜”,摔在地上就裂开了。杏子、桃子下来时卖鸡蛋大的白杏,白得像一团雪,只嘴儿一下有一根红线的“一线红”蜜桃。再下来时樱桃。红的像珊瑚,白的像玛瑙。端午前后,枇杷。夏天卖瓜。七八月卖河鲜:鲜菱、鸡头、莲蓬、花下藕。卖马牙枣,卖葡萄。重阳近了,卖梨:河间府的鸭梨、莱阳的半斤酥,还有一种叫做“黄金坠子”的香气扑人个儿不大的甜梨。菊花开过了,卖金橘,卖蒂部起脐子的福州蜜橘。入冬以后,卖栗子,卖山药(粗如小儿臂),卖百合(大如拳)、卖碧绿生鲜的檀香橄榄。(《鉴赏家》)

    3. 椒盐饼子,名副其实:发面饼,里面和了一点椒盐,一边稍厚,一边稍薄,形状像一把老式的木梳,是在铛上烙出来的,有一点油性,颜色黄黄的。(《职业》)

    4. 这里的风俗,清明那天吃螺狮,家家如此,说是清明吃螺狮,可以明目。买几斤螺狮,入盐,少放一点五香大料,煮出一大盆,可供孩子吃一天。孩子们除了吃,还可以玩,——用螺狮弓把螺狮壳射出去。螺狮弓是竹制的小弓,有一支小弓箭,附在双股麻线拧成的弓弦上。竹箭从竹片窝成的弓箭当中的一个窟窿里穿过去。孩子们用竹箭的尖端把螺狮掏出来吃了,用螺狮壳套在竹箭上,一拉弓弦,弓背弯成满月,一撒手,哒的一声,螺狮壳便射了出去。射的相当高,相当远。(《戴车匠》)

    5. 一段青竹,旁安一个粗如小指半尺长的竹管,一头装一个带爪的莲蓬嘴,这便是“烟筒”。在莲蓬嘴里装了烟丝,点以纸媒,把整个嘴埋在筒口内,尽力猛吸,筒内的水咚咚作响,浓烟便直灌肺腑,顿时觉得浑身通泰。(《泡茶馆》)

    三、写作(本部分为自己总结)

    1. 小说创作中要以人物为中心,写的景色要是人物眼中的景色而非作者眼中的景色,小说叙述的语言也应该贴合人物身份。(《“揉面”——谈语言》)

    2. 一个文艺工作者应当对生活具有广泛的兴趣,口味杂一点,多了解各地的饮食风格;耳音好一点,多了解一些地域特色方言,这样才能扩宽自己的视野,有利于艺术创作。(《吃食和文学》)

    3. 语言之美不在于你使用多么华丽的词汇,而在于你用平常的语言准确描绘出了很多人看到不能表达的景象。写作的要点不在于每句话有多么漂亮,而在于句与句之间的连接,及连接成整篇文章所带来的触动。(《“揉面”——谈语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学精读·汪曾祺》摘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ebzn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