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183:《放飞蜻蜓》教学反思 这篇文章浅显易懂,孩子们读几遍课文,就会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结合课文来理解,思路就会更加清晰。对于陶行知,孩子们看了课后链接也会略知一二。对于课文的教学,我重点做了以下两点: 一、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在进入课堂进行授课的时候,我首先做的是对孩子们介绍陶行知,由于刚读了陶行知的文集,把陶行知的《三颗糖的故事》给孩子们进行了讲解。讲故事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了解陶行知的教育方法。不知道这样的插入在教学设计方面是不是有点多余。陶行知在整篇课文中,最多的是让孩子们了解蜻蜓,从吃的东西到蜻蜓身体的构造,尾巴的用途。这些了解让孩子们认识到蜻蜓是朋友,以至于孩子们主动放飞蜻蜓。在课文最后一段,“放了它,放了它。”是孩子们此刻放飞蜻蜓心情的表露,也是课文中心的升华。 二、关于人物的描写
这篇文章通过放飞蜻蜓这件事,来表达的是陶行知的教育方法。写人是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来表现的,但是这篇文章没有对陶行知的外貌描写,最多的是语言,动作,通过这些语句的读,画,讲解,让孩子们明白写作方法,以后更好的用在写作之中。
总之,反思不足之处还是存在的。这篇文章的语言朴实,简单。孩子们读起来通俗易懂,因此,在朗读课文方面,我降低了要求,以至于很多孩子是跟着我的问题走。我在整节课中,让学生失去了主动权。由于这节课备课不太充分,对课堂的把握还不十分到位,这有待提高。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