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公司发的月饼,由精美的盒子装着。一层层打开,有写着祝福的卡片、口味各异的月饼,还有一个小礼品。每个月饼又被独立地放在一个图案精美的小盒子里,盒子上的祝福语各不相同。
我一边拍照记录下这精美的礼物,一边把月饼都拿了出来。一番操作下来,已经产出了一堆包装垃圾。
其实装月饼的盒子挺漂亮的,用来储物也不错。可是看了看家里,没有什么需要用盒子来储存的,又确实挺占地方的,想了想还是全扔了。
去年的月饼盒,有一个个小抽屉,可以用来储存首饰、化妆品等,看着挺精美并富有创意。但同样由于占地面积太大,新鲜了一阵,最终的归宿还是垃圾桶。
在感慨过度包装的同时,忆起了儿时。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爷爷奶奶会把用完的奶粉罐清洗干净,用来装买来的散装茶叶、干果等。其他的一些小罐子、小瓶子,也总是会被物尽其用,发挥着它们的储物功能。那些罐子,用得时间长了,可能外表都已经褪去了些许颜色,却仍然屹立在桌子的角落里,仿佛百宝箱一样,陪伴了我整个童年。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物资越来越丰富,“断舍离”成了现在提倡的观念。如果某样东西放在家中,很久都不会被用到,那就可以考虑舍弃了。就像我去年摆在书桌上的月饼盒一样,本来是想好好利用的,但还是因为没有那么实用,而在两个月后被丢弃。
现在的商品,大多都包装过度,虽然有些品牌提倡二次再利用,会把包装盒做成可以重复利用的设计——比如星巴克今年的月饼盒,就可以改造成纸巾盒;但在我看来,因为是纸盒的缘故,耐用性还是比较差,美观性也不及其他纸巾盒,不太确定真正利用起它的人会有多少。
不如更简单一些,几个月饼、一层袋子/盒子、一句印在包装上面的祝福,相信情谊,不是从繁杂的包装中拆解出来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