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快与慢》
图片来自网络作者,丹尼尔·卡尼曼
第一个以心理学家身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人,后来诺奖获得者泰勒也是他的学生,他们研究同一主题:非理性
简介:
本书见到了一些非理性概念
后边会介绍一些重点概念
比如,峰终定律、大脑的两套思维系统、启发性偏见、认知放松、曝光效应、锚定效应、回归均值、前景理论、心理账户、厌恶损失、禀赋效应等
了解本书的目的:
通过了解非理性的世界,我们犯过哪些大脑偷懒导致的错,一方面学会进入【非自动驾驶状态】去调动和升级自己的系统2,一方面从底层让自己更聪明,避免过度自信,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一方面还可以看清很多交易结构的设计逻辑,避免受骗
这是一本研究大脑习性的书,大脑喜欢偷懒,能不用脑就不用脑,所以常常处于自动驾驶状态(大脑的系统1),需要理性分析时走捷径,不去调动系统2(理性分析),所以会出现很多非理性的现象~很多商业交易结构的设计也是基于非理性去开展的
通过了解非理性的世界,我们犯过哪些大脑偷懒导致的错,一方面学会进入【非自动驾驶状态】去调动和升级自己的系统2,一方面从底层让自己更聪明,避免过度自信,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一方面还可以看清很多交易结构的设计逻辑,避免受骗
一、大脑的两套思维体系
系统1:运行快速、无疑是、不费脑力-自动驾驶
系统2:运行与行为、选择、专注等主观体验有关,也就是费脑力的大脑活动,需要集中注意力
系统1不能解决问题时,会求助系统2
——这是理性解决问题的过程
但由于大脑的习性,所以常会出现走捷径的方案比如
a,启发性偏见-用简单问题得到的答案、代替复杂问题无法解决。导致会出现偏见,但大脑会以为已经解决了这个复杂的问题
b,锚定效应-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的影响,把思维固定在某处,不再进行理性思考分析。导致容易被牵着鼻子走而不自知
c,回归平均值-人们容易把先后关系不经思考、主观理解成因果关系
理性的状态就是表现有好有坏有平均状态。但非理性状态下,人们希望一直保持高点最好状态,一旦出现低点就认为主观不努力,一旦出现高点就认为什么事情做对了导致。导致过度自信(做对某事导致高点一直做没结果)和过度自卑(主观不努力导致低点)
一旦出现主观的简单判断,而不是调用系统2的客观分析,就会出现过于关注忽高忽低,忽略平均值,不能找到理性规律进行复制或提高
所以,怎样避免大脑走捷径,不是主观过度乐观,而是调用系统2呢-马云使用过的【事前验尸法】,通过理性思考分析,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提前预置解决方案,避免最坏结果的发生
概念总结:系统1和系统2、启发性偏见、锚定效应、回归平均值、事前验尸
二、选择与风险
前景理论:厌恶损失、禀赋效应、心理账户
禀赋效应-一旦得到,就会提高心理账户内的附加价值。比如一个包买时100元,你非常喜欢每天背,卖120元时未必想买,你觉得它已经超过120元的价值在你的心里
心理账户-值多少钱不重要,我认为值多少钱才重要。这就是为什么送礼要送到心坎上,不要你觉得,而要我觉得
厌恶损失-比起得到,人们更害怕失去。只有得到的价值和诱惑,足以对冲失去的痛苦时,才愿意失去
前景理论应用-
得到时不愿意冒险,失去时才愿意冒险
也就是刀子和钻石的故事
在王子拿钻戒诱惑公主结婚时,公主拒绝
在强盗拿刀子威胁公主结婚时,公主反而会答应
有时候,刀子比钻石更有用
三、查理芒格的穷查理宝典
利用人性的非理性,设计交易结构
了解人性、利用人性,是了解的目的,顺势而为
选择大于努力
图片来自樊登读书会期待可以通过阅读,我们都不要成为这样的人—
生气了我就发脾气、不高兴就甩脸色
我就凭着一辈子的本能去处理人际关系
我们都不想在原来的生活圈和层次一直徘徊
我们都希望不断成长、不断进阶、更高的台阶、更大的视界。。。。。。
那么,我们就需要摆脱【自动驾驶】状态
别让大脑习惯性偷懒,不断可以训练【系统2】
利用理性思维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不断升级自己的【系统2】
成为更聪明的人、更智慧地去解决问题
不想泯然众人矣,就要做大众不做的事
大家都在自动驾驶,我们靠理性驾驶
加油!成为更好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