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都是鞋带惹的祸
记得上学期,我接到海宝同学的“投诉”:海宝在学校追打同学。
![](https://img.haomeiwen.com/i8878926/cfe2c61615f791ed.jpg)
我一听到这个“投诉”的第一反应是“回家收拾!”但是,为什么会发生这件事呢?
我强忍着压制住自己心中要喷涌的火山,耐着性子用ORID思维模型与海宝复盘这件事。重新梳理已经发生过的事情,从中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便下次精进,称之为“复盘”。
【Objective事实】
海宝鞋带开了,突然蹲在走廊的地上系鞋带,由于他的“急刹车”,后边的同学撞了他一下,他的手杵在了地上,很疼,他急眼了,站起来就追那个撞他的同学,那个同学跑得快,没被追上。海宝又被自己没系好的鞋带绊了个“狗啃屎”!
我是应该怪海宝?还是应该怪鞋带?
一般的家长会选择怪孩子,但是怪孩子解决不了问题,因为鞋带下次还会开,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也许会卡掉门牙。
所以,我选择怪鞋带。但是光怪鞋带,骂鞋带一顿,鞋带害怕了,就不开了吗?非也!
【Reflective感受】我引导海宝让他分别说出了“他当时的感受”,“那个被追打的同学的感受”,“老师的感受”,“学校其他围观同学的感受”和“我知道这件事之后的感受。”(此处省略500字)。
【Interpretive评价】
我引导海宝让他评价了自己的行为;他又主动“申请”批判吐槽了他的鞋带。(此处省略200字)。
【Decisional行为】
行为一:把这双带鞋带的鞋扔了,以后再也不穿带鞋带的鞋子,不管这双鞋子多好看,多舒服,只要带鞋带,就不穿了。最后,由于舍不得自己的鞋,这个行为没有执行。
行为二:上淘宝搜索不用系的鞋带,于是,找到了下图的鞋带。
![](https://img.haomeiwen.com/i8878926/64ca0cb4f5eb822f.jpg)
(一) 每个孩子都有一双爱开的鞋带
今天刚进家门,就接到好朋友带着火药味的电话。
“小敏,今天我把浩浩踢了。你不让我揍他,但是我今天没忍住。”好友向我倾诉。
“为什么?”我问。
“鞋带开了,不知道系,我提醒他三次,就跟没听见一样。第四遍我跟他喊‘咋不卡死你!’,浩浩冲我喊‘咋不气死你!’,好赖话不懂,还要气死我!就让我给踢了。”好友向我吐槽。
“在怪浩浩和怪鞋带之间,你选择了怪鞋带,然后把浩浩踢了。”于是,我给朋友讲了上述海宝的故事。
我买了鞋带送给浩浩。
朋友哭了。
不是因为得到了鞋带,而是因为自己错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8878926/4fffd6cde81b5014.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