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乾隆,你会想到什么角色:
喜欢下江南,到处留情的风流皇帝?后宫佳丽无数,宫斗永不停息的始作俑者?喜欢自我标榜,给自己贴金的傲娇狂人?
事实上,很多影视剧中的乾隆都是一个演绎,首先,乾隆是位非常勤政的皇帝,有很多超越前人的成就,但是他没能保持这种优势,乾隆晚期由于骄傲自大,开始“闭关锁国”,导致清朝落败。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如果说《万历十五年》说的是"明亡实亡于万历"。那么在《饥饿的盛世》中还原给我们一个客观立体的乾隆皇帝,我们也能看出"清亡始于乾隆"的端倪。
高晓松曾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但是很多时候历史是一个整过容的大妈。”最近十几年最火爆的清剧,从《还珠格格》、《康熙大帝》、《孝庄秘史》、《甄嬛传》到最近两年的《延禧攻略》和《如懿传》,无不利用清朝背景来给观众们讲故事。而这些故事经过粉饰和篡改,给观众们一个“看起来很好看”的清史。这次我们来给历史卸个妆,一起来看看乾隆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一、乾隆皇帝用情专且深,绝非滥情之人。
深受乾隆喜爱的的皇后富察氏,聪明透顶又天真烂漫,精明过人又大气温柔,识大体又重小节,既含蓄婉约又笑唾檀郎,所以秘密立他们的孩子为储君。但两位皇子早夭的不幸击垮了孝贤皇后,皇后年纪轻轻就病逝了。书中记载,孝贤皇后的突然离世,让乾隆皇帝被分离之苦的折磨,痛苦难以排解,导致皇帝的脾气阴晴不定,在处理朝务上吹毛求疵,人心惶惶,随后发生了几件令人瞠目结舌的事儿。
先是翰林院译错皇后册文,盛怒之下将刑部尚书阿克墩交刑部治罪,却觉得处罚不够严厉,有偏袒之嫌,将刑部所有人革职,将阿克墩判为斩监候,秋后处斩。紧接着工部、光禄寺、礼部尚书皆因各种小纰漏而被降职或者问罪。最惨的要属两位皇子,永璜和永璋,因为在皇后的葬礼上表现得不够悲伤,被取消继承大统的资格。永璜受到惊吓,一病不起,英年早逝。
确实看出乾隆对皇后用情极深,因为皇后的突然离世导致乾隆性情大变,从刚刚登基的仁君变得喜怒无常且手腕凌厉,比雍正有过之而无不及。
乾隆最爱的人是孝贤皇后,也很宠爱高佳皇贵妃。各类宫斗、独宠香妃什么的,不存在的。这里要纠正民间对乾隆的一个误解,乾隆时期的后宫,管理严格,没有任何妃子敢恃宠而骄,所以,宫斗这种事儿在乾隆时期成不了气候。
二、乾隆驭权有术,情商极高,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首先,乾隆觉得雍正以前很多做法吃力不讨好,作风过于严厉,和大臣就像是老鼠见了猫。而乾隆新继位,大兴仁政,释放被关押的爱新觉罗亲族,并给予丰厚补偿;释放关押大臣,撤销罪臣家人的处罚等;重用雍正时期张廷玉和鄂尔泰等老臣,让朝臣觉得他们遇上仁君,如沐春风。顺利度过了继位缓冲期,情商智商双高!
其次,对待朝中大臣,乾隆深谙驭权之道,在乾隆看来官僚运转的规律就是:
没有利益的驱动则疲于应付,有利益的空子可钻,他们会把个人利益裹挟在国家利益之中。所以他不放过任何臣子的反馈和细节,发现问题,必会严惩。彻底削面欺上瞒下的情况,并击碎各类朋党。且乾隆所建立的皇权是建立在严格的等级秩序上的,是高压的、排他的、敌视一切力量的。乾隆大权独揽,消灭任何反对势力和权利觊觎者,消除一切可能的威胁。
同时,对待外敌上,乾隆不止一次的种族灭绝,打击外患,力求斩草除根。
真·年轻有为!平定新疆使清王朝疆域剧增,实现了对历史的超越,进入“全盛”——乾隆几乎消灭了对最高权利的所有威胁,前所未有的实现了政治稳定(无“敌国威胁、农民起义、权臣专政、太监擅权、后妃干政、外戚乱政、朋党之争、地方割据势力”)。经济总量巨大,国家财力雄厚(国库存银8000万两);军事力量强大,国际地位高高在上(比明朝疆土扩大约一倍);乾隆期养育的人口达到空前数目(2亿9696万)。
最后,不得不说,乾隆一生高度自律,勤政爱民,并且为保江山万代无虞做各种努力。做事情讲究方法策略,一劳永逸,不留后患。
三、晚节不保,“十全老人”是最好的皇帝,也是大清朝落败的始作俑者。
乾隆末期,代表人物之一和珅出场了。和珅,钮祜禄氏,26岁时是乾隆的乾清门侍卫,此时乾隆65岁,两人初次相遇。和珅便以得体的回答和态度引起老皇帝的注意,交办的差事无不出色完成。和珅位至吏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太子太保,其拔擢之快,任事之繁,总览之巨,清代绝无仅有。且和珅琴棋书画无所不通,情商智商双高。提出了“议罪银”——用钱折罪,虽然充实了皇帝的小金库,但也导致清朝开始走向下坡路,议罪银导致涉案数额从小到大、腐败官员由底层向高层发展,贿赂公行。
晚年的乾隆性格变得软弱,利令智昏,且重用了和珅,最终导致自己早期严打的腐败之风开始盛行,清朝开始走向落寞。如果在乾隆早期,和珅绝无可能受到如此之重用,他是大清走向破败的落井石,真的是能力越大,危害越大。
老皇帝已经糊涂到了什么份儿上呢,有这么个事儿。官员尹壮图向皇帝揭露民间疾苦,自负的老皇帝不愿意相信,自欺欺人。和尹壮图对赌在民间私访收集情况,但又暗箱操作,做了令人大跌眼镜的安排。先是拒绝尹壮图“密往查访”。非但不允许密查,还规定尹壮图每到一处,朝廷先五百里通知地方官。同时,乾隆给全国官员打预防针,以尹壮图为反面教材,说起别有用心,诬陷地方官员。令户部侍郎庆城带着尹壮图去“秘访”,并且是称其是自愿盘查,自找多事儿,一路花费自行承担。
巡查的结果毫无悬念——就是什么也没查出来。尹壮图终于看清局势,无比沉痛的地说自己“冒渎圣听”,自请入牢。但乾隆不依不饶,写文章大骂尹壮图“居心巧祚”,连讽刺带挖苦,让其求生不能求死不得,名声完全被搞臭,乾隆方才满意。老皇帝已经变了,不再是新即位时的英主了。
“长期执政的人容易形成一种“权力幻觉……权利成为一个洞穴,而这个权势人物就成为穴居人”。他是自己权利的俘虏。他看到的、听到的,都是支撑权利的正面信息,负面的信息都作为错误的信息被清洗掉了。在他的周围形成了一个机制,它自动地过滤掉错误的信息,输入正确的信息。在此情况下,这个领袖往往无法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世界,他甚至都无法对自己的力量形成恰当的符合实际的判断。”(《“倒萨战争”与萨达姆的结局》)。
毫无疑问,乾隆这场与尹壮图的对赌,就是一场权利的游戏,皇帝的新衣,令人啼笑皆非。
也是在乾隆末期,大航海时代已经打开了许多国家的大门,工业革命也在欧洲开始兴起。高傲的清政府却对国际贸易、新兴工业和学科技术的交换紧紧地关上了大门。这本是世界留给我们最后的机会,但在乾隆眼里视为“不合规矩”。机会就这样溜走了,等所谓的“红毛”再次登陆,对我们就不再是友好协商,而是用最先进的武器把我们的血肉之躯碾压。
回顾乾隆的一生,可谓焕然一新的青年、励精图治的中年和昏庸自负的老年。他努力过了,国家因此繁盛过了,但最后没能保住世界强国的称号。在乾隆最后的时光,官逼民反,贫困随处可见,白莲教大肆兴起,一系列内部的不稳定因素犹如海啸的前期,初见只是一些小小的浪花。更糟糕的是,外面的世界也变了,面对逐渐强大的外患,我们竟然选择了视而不见。乾隆时期埋下的雷,最终在后世炸响。乾隆末期的清政府,不过是披着外面光鲜,里面却长满虱子的袍子罢了。
我们为什么会成为现在的我们,历史给你答案。如果大家对清朝的转折很感兴趣,可以去读一读张宏杰的《饥饿的盛世》,不仅仅是了解乾隆,更是了解国民底层精神逻辑,一定会有所触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