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益递增》读书笔记第二百零一篇。
第三类经济关系,以成本为核心概念。巴泽尔定义的权力,相当于讲政治的与经济的都纳入经济的关系。马克思描写的超经济关系,是权力作用下的非等价交换。经济关系中确实也有权力关系,经济学家成为市场权力。现在出现了另一个需要澄清的问题,在情感关系中,可能也存在等价关系。哪怕是真正的两情相悦,也许,双方的情感居然是等价的。
我总是在断章取义的去理解作者的意思。为啥这样,因为我没有能力去从整体上完成理解。所以只能是一部分一部分的去思考。这就是像小时候拆玩具,我把他拆了,也就是弄明白了一些问题。如果不拆,很多问题我就搞不明白。说实话我不太在意作者说了,我只关心我看到了什么,我又能用这些我看到的东西做了什么。我做事始终是以我为中心的。昨天在看书的过程中有了个想法,跟所有我看的书的作者比,我都像是个傻子。我没有人家聪明,专业。那我读书的意义又是什么。你不可能在所有方面都超越他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同时也可以理解为,每个人都有自己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所依靠的东西。你总会有一些方面是比他人强的。如果你非要和他人比那些他的强项,那么你就是自寻烦恼。
每个人都是在按照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在做他认为应该做的事情。所有除你之外的人或物或事,都是你的外在环境。我没有作者对于很多知识精通,那我就不活了吗?那是作者存在的依靠,我要通过学习来找到我可以依靠的东西。我只是在借助作者的文字,去看他眼中的世界。我要的是一种我没有的视角。他看到的,不见得是我可以理解的。我只能理解那些跟我有交集的东西,如果是完全超出我认知范围的东西,就算我看到,我也会视而不见的。就像是书中的那些公式。
你不可能理解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东西,你能依靠什么生存,可以依靠什么生存,你只要能理解你能理解的就足够了。不要非得什么都懂,那是不可能的。我总是说人是受限的,那么你只要能在你所处的局部,掌握掉你赖以生存的技能知识就够了。你看牛顿是全能的吗?爱因斯坦呢?或是现在的马斯克?或是普京,特朗普?能在局部建立你的优势就好了。何况你又不是什么天赋异禀的天才,你只是个普通人。
我也不是在给自己的无能找借口,我只是在让自己看清楚一个事实。你不能因为存在无能为力的事情,就否定自己。你要把目的放到你要做的事情上。知道自己要干嘛,然后专心的去做。不要被各种因素干扰,包括哪些偶然让你怀疑自己的东西。把一个隐性的问题,让他显性。明确的告诉自己忽略这些你改变不了的事情。
再回到本书内容,不行我还得再强调一下。你读书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你自己的问题,从读书过程中获取启发,促进思考。而不是为了让自己成为作者思考的一部分。不是把作者的想法同步到你的脑子里,而是拆解掉作者的东西,重新组合进你的脑子,变成你的东西。在作者那可能是个锤子,到我这如何使用是由我决定的,如果我恰好缺个短棍,那么我就可以把锤子当做短棍用。不存在什么浪费,只用是用上了,就不叫浪费。
我是中心,解决我的问题是目的。
回到书中内容,经济关系以成本为核心。成本如何定义,不就是你付出了多少吗?这个付出范围我认为很广,有些付出是你可以感知到的,还有很多付出是你根本感知不到的。成本不只是你花了多少钱,还有那些你根本注意不到的机会。机会就是可能,但是如果一件事没有发生,那么你也就根本知不道他的成本或是收益。生活中的所有问题其实都不具备比较的条件。就像你选择了一个事物,而没选另一个事物,你就没法确切的比较二者之间的成本与收益差异。因为没有发生的那件事他会如何你不知道,就算两件事在不同时间点你都做了,不同时间维度上的事情也不完全局部比较的价值。你小时候的玩具,到现在你还是那么的想要吗?时间价值也是一种比较的参数。其实成本这个东西也在一定程度上是主观的。你的主观感受是无法用客观数据去比较的。就像很多人选择时,他不是按照成本收益来决定该如何选择,他就是按照自己的主观感受来选择。
所以成本收益这些经济学上的东西,也没法都用经济学的方式去解决。经济学是种思维方式,我认为。虽然你掌握了一些方法可以让你的决策更有效率,可以更好的保证你的利益,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你需要让自己利益最大化,但你不一定有能力让自己利益最大化。思维方式其实就和工具一样,只不过这个工具是存在于大脑中的虚拟工具。但他的作用不比现实中的工具作用小,有时甚至会更大。思维工具可以帮助你在事情没有发生的情况下,对未来做一个分析判断。不要事情发生,就可以确定出那种选择更符合你的利益。思维方式可以让你看到未来的各种可能。
所以呢,你还是要多学习的,不同的思维方式可以帮助你解决不同的问题。这就和修理工的工具箱一样。你的工具越多,你也就可以解决越多的问题。为啥有些人事事顺利,为啥有些人诸事不顺呢?这跟运气有关,但你不能否定跟个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很大关系。而你脑子里的思维工具如果少,那么你能解决的问题也就少。这就好像你去找工作,你会的越多,你的选择也就越多。但如果你什么都不会,就只能让别人来选择你了。没有主动权,也没有选择机会,你也就当然不会有什么太多好处。
成本与等价交换,我认为我们在做决定时都是会思考价值交换这个问题的。当然这里面应该除去本能的行为,因为这个是不经大脑的行为。比如说人们为了救自己的孩子可以牺牲自己。只是本能,是不用思考的。但是当你救其他陌生人时呢?我想只要是一思考,大概率就不会救了吧。那这是什么在帮助我们做决定呢?这让我想到,如何才是一个独立的自我。那些被洗脑的人又是什么情况?
我认为我是一个相对可以独立思考的人,当然我也会受一些外界的影响。不能说完全是一个独立思考的人,只是一个相对比价独立思考的人。所以我好像总是把自己利益放到第一位,当然这也是在不影响他人利益的基础上。把自己尽量的独立于你所处的环境,尽量少的受环境对你的操控。我有我的规则,尽量少的受外界规则的左右。那自私是好是坏呢?不知道。我只是环境的一个产物而已,我能成为什么样子不是我能做主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