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9.30
今天早上继续翻看鲁迅先生的《南腔北调》文集,又读到了这篇文章,便想着写点什么。打开微信发现今天恰恰是第五个烈士纪念日,而又在这天重温了这篇文章,感觉冥冥之中注定的巧合。
这边的教材是初中的时候开始学习鲁迅的文章的。最开始读的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之类的文章,那时候感觉难读,没意思,可是老师还要当重点讲。我还清楚地记得我跟我妈吐槽“我最讨厌的作家就是鲁迅了!”我妈为了安慰我还说“我也讨厌他”。
大抵是有了先入为主的印象,初中课本上印刷的那些作者为鲁迅的课文我都很讨厌。甚至包括《故乡》《风筝》这些。
后来上了高中看到课本里还是有不少鲁迅的文章,内心是拒绝的。鲁教版大一下学期必修二就收录了《为了忘却的纪念》,当时依旧不喜欢鲁迅,但还是为了好好学习去认真读了读。后来由于《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完全的成为鲁迅先生的迷妹这又是后话了。
当时学习《为了忘却的纪念》,觉得他题目起的很好,但对于课文内容,即使读了五六遍,也没有什么大的触动。今日再读,读罢竟然有些许心痛和难受。
书中记录了鲁迅先生和柔石的友谊,最后写到柔石先生被杀,鲁迅先生纵有千万份悲愤却无处可说。
1930年,“左联”在上海成立,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并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工作方针,主张对旧社会和旧势力的斗争必须坚持、持久,而且要注重实力。正值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为了配合反革命的军事“围剿”,他们一方面利用反动文人对抗革命文艺运动,一方面采取查禁书刊,封书店,逮捕、暗杀左翼作家等。第二年,五名左联文人被捕并杀害。
“看他旧作品,都很有悲观的气息,但实际上并不然,他相信人们是好的。我有时谈到人会怎样的骗人,怎样的卖友,怎样的吮血,他就前额亮晶晶的,惊疑地圆睁了近视的眼睛,抗议道,'会这样的么?——不至于此罢?……'”
柔石先生是一个很温和很单纯的人,总是在那样的社会中,他依旧愿意相信人都是好的。
“后来他对于我那'人心惟危'说的怀疑减少了,有时也叹息道,'真会这样的么?……'但是,他仍然相信人们是好的。”
能愿意坚守这样一份执着真的是很难得,在人吃人的社会里,在都要为自己的性命担忧的社会里,他愿意把自己的信任交给人们。有人会说柔石不是单纯而是傻,这世上总有人愿意坚持着别人不屑一顾的傻,或许是在走弯路,“无论从旧道德,从新道德,只要是损己利人的,他就挑选上,自己背起来。”
就是这样的柔石,这样的朋友,这样的中国青年,却不得不以无反抗之力的文人身份死在敌人的子弹之中。
以前中国的文人总是柔弱的一方,毕竟笔杆子总是打不过枪杆子。文人们是敢于发声的,是敢于站出来明辨是非的,可是和强权碰撞时,却先死于暗枪或“自行失足落水”中。但在现在社会,这些会写字的人似乎才是强者,他们可以轻松地利用网络煽动无知群众自以为是的正义的心,让他们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去指责他们本身并不了解的事情,一时间,大众舆论兴起,直逼明文法律。“文人”们不再害怕,反正他们的武器是键盘,有屏幕挡着。
本来不应该说这段话的,可是写到这里突然就是很气愤。真正的文人在为生活和性命奔波,现代的人几乎忘却——忘却历史,忘却自我。
今天是第五个烈士纪念日,团中央学校部发推送说“20000000人倒下了,是为了14亿人能站起来!”总有前仆后继为民请命、舍生求死的人,总有浴血奋战不怕牺牲、身先士卒的人,他们串起中国的脊梁,支撑起民族站起来、走起来、跑起来。
愿吾辈自强,自立,会自己思考,会辨别是非。愿吾辈永念先辈遗言,永远沸腾先辈热血。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