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观如何使人们不那么容易生病?悲观如何使人们更容易患上心血管疾病?存在以下三种可能:
1. 乐观主义者拥有更健康的生活方式。乐观主义者愿意尝试,他们认为他们的行动很重要;而悲观主义者则会陷入被动无助的境地,他们认为他们是无助的,做什么都没有用。
1964年卫生部部长发表关于吸烟与健康的报告时发现:戒烟的是乐观主义者,而不是悲观主义者。乐观主义者能更好地照顾自己。
更进一步来说,生活满意度高的人(与乐观情绪高度相关)比生活满意度低的人更倾向于控制饮食、不吸烟和定期锻炼。
2. 社会支持。人生中朋友越多,得到的爱越多,就越少生病。
在一项实验中,被试通过电话给陌生人读剧本,有些被试的声音低沉抑郁,有些则兴高采烈。陌生人挂断悲观者的电话比挂断乐观者的电话要快。幸福的人比不幸福的人的社交网络更丰富。
对老年人而言,社会联系丰富的人,残疾的可能性比较小。俗话说“同病相怜”,但如果你有“相怜”的人,就没有那么容易“病”。倒是伴随着悲观的孤独,很可能会导致疾病。
3. 生理机制。生理机制有好几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是免疫系统。从乐观主义者和悲观主义者那里采集血液,测试其免疫反应。乐观主义者的血液对病菌的反应更强烈,产生了更多抗感染的白细胞(T淋巴细胞)。
第二种可能是共同的基因。乐观、幸福的人可能有抵御心血管疾病或癌症的基因。
第三种可能是循环系统对反复压力的病理反应。悲观主义者容易放弃,会承受更多的压力,而乐观主义者则能更好地应对压力。压力的反复发作,特别是当一个人无助时,可能会调动皮质醇(一种应激激素)和其他循环系统反应,从而诱发或加剧血管壁的损伤,加速动脉粥样硬化。
反复发作的压力和无助感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反应,包括较高水平的皮质醇和较低水平的儿茶酚胺(一种神经递质),从而导致长期的炎症。动脉粥样硬化与更严重的炎症有关,掌控感弱、抑郁情绪高的女性,主动脉钙化更严重。
肝脏产生过量的纤维蛋白原(一种用于凝血的物质)是另一种可能的生理机制。纤维蛋白原越多,血液就会越黏稠,循环系统中的血液凝块也就越多。面对压力时,积极情绪高的人比积极情绪低的人产生出的纤维蛋白原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