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半生有很多的梦想,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有不同的理想,并且这些理想都有光鲜的偶像人物做印衬。
小学时期,我的偶像是刘胡兰。
十几岁的刘胡兰如此聪慧过人,有担当、有智谋,并且面对死亡大义凛然,英勇无畏。我为什么会崇拜她?现在想来,除了教育的因素之外,还有另外两个原因:一是当时年幼脆弱,内心深处惧怕死亡,英雄人物的英雄气概可以帮助我抵对死亡的恐惧;二是英雄人物的高大形像可以引人关注。为了满足我内心被支撑的需求,我顺理成章选择了刘胡兰。
中学时期,我的偶像是居里夫人。
因为母亲要求我追寻她的意志去学医,而我喜欢从文,出于对母亲的热爱,我弃文从理,居里夫人理所当然就成为我的榜样。至于原因,我想不外乎两点:一是因为走一条自己不愿意走而又不得不走的路,我得给自己找个榜样去引领,而居里夫人是女性,又是物理、化学领域的科学家,我可以从她身上汲取力量;二是她是世界闻名的名人,从她身上我可以体会到被尊重和被关注的感觉,而那是我内心深深的渴望。
青春时期,我的偶像是电影《英雄儿女》中的王芳。
从军十九载,我的青春年华都贡献给了保卫祖国这份壮美事业。记得在军校充满了青春活力的校园里,我和战友们一遍又一遍地观看电影《英雄儿女》,在那个电影题才贫瘠的年代,竟然百看不厌。英雄王诚的妹妹王芳那美丽、大方、纯真而羞涩的形象,深深刻进了我的脑海。她威武的军装,甜美的相貌,会说话的眼睛,掩饰不住的热情和成长渴望,都深深契合了绿色军装包裹下的我那个年轻火热的内心世界。那是我最难忘、最留念的激情燃烧的岁月。
中年前期,我的偶像是作家毕淑敏。
有一段时间我没有偶像,因为被生活的动荡和工作的烦杂所打扰,每天忙于紧张的工作和琐碎的家务,常常处于焦虑和迷茫之中。我发现,没有偶像的日子,就像外壳失去了灵魂,躯体失去了骨骼,没有了活力和支撑。在一段时间痛苦和调整之后,我重新开始寻找理想中的人物,思考自己希望像谁?
希望自己像谁?作家毕淑敏的名字印入了我的眼帘。我为什么不能像她那样生活呢?我和她的经历非常相似,同是女性,都是十几岁当兵,曾经在部队从事医学工作,转业地方之后又考了心理咨询师,都喜欢写作。选她做偶像,那是再适合不过的对象。为此,我成为了她的粉丝。
那年她来深圳书城讲座,我慕名而去,与她对话,请教她写作的问题。记得我提问说:”您最初是怎样有信心开始提笔写作的?那时您对自己的文笔满意吗?“她笑着回答说:”什么叫满意呢?每个人都在不断进步,如果想等到满意了再写,那永远也出不了作品。“
无奈,她这句话说中了我,这些年来,我对自己的文笔始终不满意,因此到现在仍然“竹篮打水一场空“。为什么这样?因为过往的教育都是让我成为别人,我明明是一条鱼,可是我非得去爬树,我一直在渴望成为别人,可我永远也成为不了别人,因此永远对自己不满意。这是我近两年在反思、学习之后的成长。
当下,我的偶像是我自己。
在经历了一圈不断寻找和学习成长之后,我开始意识到,所有的偶像都是我成长过程中的榜样,他们起着在某一阶段引领我前行的作用。可是她们再好也不是我,我再努力也成为不了她们,因为我们的基因不同、身体不同、大脑不同,生活经历不同,时代更不同。
于是我开始思考:我是谁?我想成为谁?我可以成为谁?渐渐地我认识到,我就是我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自己。我是一条鱼,只能在水中游,水是我生存的环境,离开水我就会被干死。我只能从我自己的资源出发,来书写自己的历史,成就愿望中的自己,而不是成就他人的愿望,也不是成就愿望中的他人。我是自己的平台,我只拥有我自己的资源,因此我只能成为我自己。
从此,我调整努力方向,朝向理想中的自己。不断学习相关知识,去了解人性,了解自己,并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自信,越来越明白。
历数这些理想中的偶像,让我看到了自己成长的年轮:从稚嫩到成熟,从外观到内观,从迷茫到清醒,从彷徨到坚定。在”我想成为谁“的大旗引领下,我一路奔波探索,艰苦跋涉寻觅,人生转了一大圈之后开始回归自己。当下的我意识到:其实,我们的成长之路,就是寻找自己之路;成为自己,是我人生行走的方向,而成为最好的自己,是我努力行走的最终极地。
如果,在我人生的最初阶段人们告诉我这个道理,齐心协力帮助我成为自己,今天的我又将会怎样感叹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