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练技术
我是谁? 我要成为谁?

我是谁? 我要成为谁?

作者: DO姐Ouyang | 来源:发表于2017-08-21 12:16 被阅读0次

            周末担任大师级教练吴咏仪导师《教练之道》课程助教时,Do姐分享了自己在学习教练的过程中,是如何从无知无觉、到内心撕裂、不断探寻“我是谁”、直到最后开始构建“我要成为谁”的心路历程。这原本只是Do姐个人这几个月内心感受的简单回顾,但没想到引发了在场很多学弟学妹的兴趣,很多人在课后都来问我这是真的吗?教练真的能帮我们找到人生目标吗?那是一种怎样的体验?你能帮我们达到这样的目标吗?

            事实上,每个人的背景、经历、悟性、感知能力等,都非常不一样,Do姐自己也是处在一个不断探寻和检视的过程当中,所谓的“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三重境界的转变,也只不过是Do姐个人的感受罢了,并没有所谓的好坏对错之分,也不一定具备普适性。作为一个严谨的理工女,尤其还可能影响这么多学弟学妹们,Do姐意识到,要回答好这些问题还真是没那么简单,必须认真对待。所以,请出这本Do姐非常喜欢的大家之作: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阿伦森教授(美国社会心理的《圣经》——《社会性动物》的作者)的自传——《绝非偶然》。

            如作者所言,本书的创作初衷原本只是打算将其作为一份礼物赠送给自己的孙辈,令作者意外和惊喜的是,该书很快在美国和欧洲拥有成千上万的读者,而且一不小心,就启迪了包括Do姐在内的成千上万的粉丝。

            在不断探寻“我是谁?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路上,Do姐觉得受益良多。分享几点读后感吧,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而如果你能再接着去读原著,那就再好不过啦……

    1、笃信“改变和自我完善”的力量

            作者生于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的美国,全家居住在城市贫民窟,常常食不果腹,取暖的钱都凑不够。父亲没有受过良好教育,没有工作,也缺乏沟通技巧,每天与母亲争吵,作者的童年完全没有快乐可言,且年少时的作者极其腼腆,讨厌上学,成绩也不好,觉得自己很笨。父亲在其17岁时因癌症去世,临终前,对这个既腼腆又毫无天赋的儿子的前途备感忧虑。然而父亲去世后不过10年时光,作者已是一名教授,任教于全球最出色的大学之一。

            这样的奇迹是如何发生的?作者认为,是“典型的美国信念,笃信改变和自我完善的力量,相信工人的儿子可以成为教授,人们能够克服根深蒂固的偏见,现实并非一成不变。”这样的信念不但成为了作者作为社会心理学家研究的重心,同时也主宰了作者的人生,更影响了他的学生以及成千上万如Do姐一般的读者。正如作者所说:“50年的执教生涯里,我一直设法将以上理念传达给学生。为人师表之初我就意识到,这是自己所能赠予他们的最珍贵礼物。学生们不断自问:‘我是谁?’我则引导他们将这一问题重新建构成:‘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一旦找到答案并心想事成,他们一定也会体会到,理想的实现绝非偶然。”

            无独有偶,前段时间Do姐听了红旗渠干部管理学院的曹院长讲红旗渠为何得以修成、将绝不可能变可能的课,这堂所谓红色教育的课也着实把Do姐震撼到了,Do姐从中看到的也就是信念,相信的力量!是的,越相信、越能够,越能够、越相信!

    2、选择的能力

            “天赋是礼物,选择是能力”,吴咏仪导师在周末课堂中反复提到的这句话,用在作者身上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作者阿伦森教授,从一个天资一般且毫无天赋的人,成长为美国心理协会120年历史上唯一一位获得“杰出研究奖”、“杰出教学奖”和“杰出著作奖”等所有三项大奖的心理学家,师从马斯洛、麦克莱兰和费斯廷格三位大师级导师,在认知失调、个人吸引力等多个领域取得影响整个心理学界的重大研究成果,这种看似好运气的背后,“恰好是因为我在正确的时间做了正确的事——选择了正确的职业、找到了合适的人生伴侣、结交了有益的朋友和同行。同时我也十分善于把握机会”。

            正如作者的哥哥贾森所言:“永远不要抱怨自己手里抓到的牌。从长远来看,好牌、一般的牌和烂牌出现的机会均等。任何白痴抓到全家福都会赢。打扑克的乐趣就在于想办法把手里的牌以最佳方式打出去。如果打法得当,再烂的牌也能赢。”

            出牌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做出选择的过程。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

    3、“缺乏父爱的男人能否成为好父亲?”

            “传统心理学观点强调遗传或儿时经历的影响——不管你乐不乐意,你会成为跟自己父亲一样的人” 。现在很多的育儿理念也都是基于这一观点,仿佛一夜之间,关于原生家庭的文章满天飞,身边的朋友妈妈们也都开口闭口原生家庭,仿佛那就是个魔咒,是个不可逃避的轮回。

            Do姐一直在怀疑,过于夸大原生家庭的影响、而忽略其他环境、经历、自身改变意愿与能力,这样真的好吗?难怪中国的家长现在都如此焦虑。就如同最近大家都熟知的新东方的销售之道“一定要说你孩子不行”一样,你焦虑了,人家的生财之道也就来了。

            感谢阿伦森教授,他将社会心理学以如此浅显易懂的方式表达出来,让普通人都能明白:“人格和能力并非一成不变”。我们的能力固然受遗传所限,但“好吧,你有个糟糕的童年,让我们帮你改变环境,改变你的动机,给你一个新的机会,让你战胜自我,改变自暴自弃的态度和偏见。”

            事实上,“父亲不擅长用肢体语言表达内心情感的事实,反而令我下定决心成为与他不一样的男人,父亲未曾给予他妻儿的柔情蜜意,我一定要给予我的妻儿。”缺乏父爱、父母关系极差的阿伦森教授通过自己的觉察和努力,成为了四个孩子眼中的完美父亲和妻子眼中的完美丈夫!

            Do姐突然觉得,应该感谢教练技术,让普通的我们也可以借助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影响和帮助更多的人。

    4、“如果人生只剩下四五年光阴,你该如何度过?”

            作者的父亲、哥哥以及父亲的两个兄弟,都在三十多岁的壮年时期因为癌症离开人世,这样的经历让作者开始正视自己家族癌症基因不幸的同时,更让他开始正视死亡。正如书中作者的自我调侃一般:“好吧,笨蛋,别再自艾自怜了。认真地计划一下,如果人生只剩下四五年光阴,你该如何度过?”

            正视的结果是,阿伦森教授更为清晰的知道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更为积极地行动。

            “我想多陪陪薇拉和孩子们,还有更进一步的愿望:我想努力成为最好的丈夫和父亲。哈尔、尼尔和朱莉如今分别是六岁、五岁和三岁,约书亚还是个单纯快乐的小婴儿。我也想尽力成为最好的老师、研究者和同事。我原本就怀揣这样的雄心壮志,现在更专注于此,更迫切地想要实现它。我想方设法地合理安排时间,尽量多陪伴在家人身边,也丝毫没有疏忽自己挚爱的工作。我全心追求现世安好,积极地和薇拉、孩子们一起规划未来,也为他们今后的生活早作打算。”

            很幸运的是,家庭疾病的魔咒并没有发生在阿伦森教授身上。而把每天都当成生命的最后时光,专注、全力以付,这样的人生态度下,阿伦森教授的成就真的是“绝非偶然”!

    “我是谁?”

    “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相信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的答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是谁? 我要成为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eycd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