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庄子认为‘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则莫若以明’,不如用事物的本然去加以观察而求得明鉴,这种‘莫若以明’的方法才是循道的认识。”
————《庄子说什么》
@亲爱的静慧 同意庄子的观点。所谓的是与非都是站在人的角度上得出的结论,是人就有各种各样的观念(关住自己、无法前进的藩篱)。
可是如果站在道的角度,用道的眼光来看这一切,那还有是与非吗?如果觉得道越说越虚、无法使其有形,那就从另一个维度来看好了。
比如说,你看一群蚂蚁跟另一群蚂蚁在打架,这是蚁族最大的两个部落的斗争,你能站在那里评论是哪一个蚁群有理吗?
你肯定不会吧。你只会觉得:噢,两群蚂蚁在打架。就仅此而已,你不会为这个事情去长篇大论一番的。这就是尊重其事物的本来。
“本来”,就是他该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那个样子就是最完美的样子。
“道”,也是这样的,它不觉得夏天的蚊子不好,它也不觉得冬天的风雪不好,这就是“道”的角度。
#阅读的温度# #读书# #我要上头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