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未来的教育面对面#通过GSV峰会看中国教育创业机会
1698 9
2018-04-19 21:45
前置思考题:你看到过哪些还没有被国内创业者很好的本土化的关于教育的good idea?你从中看到了怎样的机会?
在这届大会上,我们能看到很多中国的身影:有 “一带一路”圆桌论坛,有专门的中国展区,还有关于中国的分论坛……——没有任何一个另外的国家受到如此重视。所以,今天我想从自己的观察出发,就这教育峰会上的中国(人),和你谈谈下面这三个话题:
中国教育创新的机会在哪里?
中国与美国的教育市场有何不同?
中美创业者的创业动机有哪些差异?
在大会现场我也采访了很多人,我们从不同角度探讨了这些话题。
一、中国教育创新的海量机会
蓝象资本合伙人宁柏宇老师认为,中国的教育创业创新之所受重视,是我们因为正面临一个特别大的机会。
柏宇说,中国教育领域“弯道超车”的机会特别多。比如,学校基础设施差、老师的素质差、学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差、内容的信息化程度差、新的教学方法和学科引入差……像一片空地。
他说,总体而言,中国教育正在四个领域发生深刻的结构性变化:
首先,市场的变化。就是上边提到的,我们有钱了,但教育产品整体上还很差。
第二,政策导向的变化。比如,国家最近将要把幼儿园、K12搞成十五年一贯制,进了幼儿园就等于进了初中、高中。幼儿园要普惠化,将出现大量平价幼儿园。
第三,技术领域的变革。技术上的影响在其他领域已经差不多了,但在教育领域方兴未艾,无论是人工智能、交互界面还是整个微信生态、社交对人们学习的改变。
最后,还有经济水平的变化。人们有钱,而且愿意为教育花钱。
这是结构性变化,将带来海量的创业机会。更可怕的是这四个变化叠加了——原来这四个要素不会同时变化,现在每个都发生很大的变化——变化会带来巨大的机会。你只要比历史上做的稍微好一点,就能迅速找到你的客户。
所以,宁柏宇的观点是:要做,就做结构性的事情。创业者要关注社会结构性的需求变化,而不是关注小的、短期的变化。
什么是结构性的机会?这就好像地壳板块的移动一样,虽然慢,但是方向坚定——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形成就是两个地壳板块移动的结果。如果你可以看到这样结构性的变化和移动,站在这个的点上,那么自己努力加上大面积的推动,会带给你巨大的势能。
二、中国与美国的教育市场有何不同?
在美国的很多地方是先出现大量个性化的需求,再用大数据将它们统一。但是,中国的模式会不同:我们一般先找一个极大的市场,比如K12高考市场,快速完成底层数据的建立。在这之上,设置自适应学习——出口统一,难度可调;进而根据不同的个性,匹配不同的内容。
所以,在我们这里这是两步:先因材施教,再有教无类。在国外则反过来,先有教无类,再因材施教。这是中国和美国教育很大的不同。
三、中美创业者底层逻辑有哪些差异?
① 从0到1 VS 从0到100
我发现中国创业者在动机方面的差异。比如,同样是拥有一家公司,彼此介绍的时候,中国人总爱说,我有自己的公司;老外却喜感说,我有自己的事业可做。
一词之差,内在动机是差别很大的。中国人受儒家文化影响很大,讲究“立德立功立言”,追求社会地位、出人头地。西方的很多创业者则真是喜欢这个事,fulfill his life ,全力以赴地做这个事。比如,乔布斯、埃隆·马斯克。
所以,老外做了很多从0到1的事情,做到极致。中国人的长处则在于将好点子运营好,做从0到100的事情。就像中国互联网两大巨头腾讯、阿里,早期都有国外公司的影子。这里倒没有高下之分,而是各有特点。
对于中国的创业者来说,从国外拿到很多灵光一闪的好点子,然后根据中国国情,快速本土化,成功的可能性会大很多。中国人口是美国的7倍,所以我们有可能将一个好的点子在中国百倍、千倍的方大。这可能是中国创业者的独特打法。
② 炒作概念 VS 朴素打磨
我和同行的很多人交流,大家都有一个同样的感觉:在一个商业相对比较成熟的地方,教育中的技术反而不会成为焦点。我们见过很多平台,他们很少一上来说自己是AI的,都是老老实实回归本质——我们帮谁做什么事情,有什么特色,如何实施……你一问,背后其实都是大数据、AI、和自适应。
科技被作为满足人的需求的工具很好的隐藏起来,而不是标签、概念。更重要的是背后的作用,达成目标的手段。在美国,我经常被这样的平台、数据分析或者STEM教学内容所打动。就是老老实实打磨一个产品,哪怕只有100个用户,先做到最好,然后慢慢推广开去。他们可能走得很慢,但一旦走出去,会特别厉害。
那么,我们该做赚钱的事,还是值钱的事?
前几天我看到梁宁老师在文章里讲到她和雷军的一个故事:
投资一年之后,雷军问她:公司还有钱吗?
梁投资一年之后,雷军问她:公司还有钱吗?
梁宁说了个数字,雷军很吃惊,问:为什么还剩这么多钱?
梁宁说,因为这是自己第一次创业,不是很有信心,怕还没来得及把产品做好,钱就花光了。所以,以战养战:一边做旅游网站,一边还作点广告公司的生意,帮旅游城市、旅游景区做宣传策划赚点小钱……
雷军听完,很认真地说:梁宁,以你的才华,如果你想做广告,你大可以加入任何一个大广告公司,去做一个最优秀的广告人。但是,你现在创业,要做的一个互联网产品。作为创业企业,最核心的资源,就是CEO的精力。你就应该全力以赴,把100%的时间和精力都用上去,把这个互联网产品做好。我建议你不要再分精力去赚这些小钱。剩下多少钱,花完为止,看你能不能把你构想的做出来。作为投资人,我愿意承担资金的损失,也不想看到你抱着一个小广告公司,耽误时间。
梁宁说,这是受益最大的一次谈话,我极其感谢雷军,非常感谢。
做赚钱的事,还是值钱的事,会有完全不同的打法:
赚钱的事,难在收手。这就像股票要抛出,换到现金,才能说赚到钱。这里最难的是全身而退。
做值钱的事,难在能不能熬得过去,能不能看清存在于未来时空运作的新产业结构,然后全力以赴,以最快的速度把它搭建出来。你要不断地定战略、不断地配资源、坚持坚持整合整合,死扛到结构开始运作并全量覆盖的那一天。
所以,做赚钱的事,难在收手;做值钱的事,难在坚守。
——这是短期的赚钱和长期的赚钱的区别。
我的观点是什么呢?我认为,教育和其他生意相比,其实更需要时间和持续打磨。
在峰会的中国人身上,我看到中国教育崛起的希望。那些做教育科技很久又朴实的老外们,则让我感受到对于产品打磨的从容和淡定。我希望有一天我们中国教育的创新创业也可以走向全世界,也希望我们也能拥有把一件事情“做穿”的自信。
注:作者为古典。侯定坤对本文亦有贡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