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我所居住的广南县城往东南方18公里处,有个壮、汉民族杂居的村寨叫“六郎城”。从我参加工作起,就多次听人说起,或是从当地电视台、报纸、网络上知道,在九百多年前,六郎城曾经是当地壮族起义队伍与前来镇压的大宋官军鏖战的重要战场之一,现今还残存有古城墙、城堡、烽火台等遗迹,早就想亲临观摩凭吊,一直未能如愿。
2022年5月29日,退休多年后,终于和原单位几十个老同志一起,踏上了六郎城这个心中钦慕已久的神秘之城。
六郎城位于云南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广南县莲城东南18公里处,隶属于广南县杨柳井乡,古称“一磨村”,又称营上村,古时的“一磨村”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这里曾是大理国时期(宋代)“邕州道”的必经之地,同时,也是茶马古道的要冲,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据资治通鉴等,北宋时期,也就是公元1028年前后,大宋忙于抵御北方游牧民族(辽、西夏)侵扰,南边交趾郡(今越南)趁机脱离大宋独立成国,又不断的蚕食广源州(今广西地区)地盘,奴役当地原住民——壮族人民,大宋却怕“南疆生衅”,不管不顾。壮族首领侬存福受不了交趾国压迫,拉起队伍,在左右江流域成立“大历国”,反抗交趾。
1039年春节大年初一,交趾国王亲自出马,率军队攻入大历国,掳走侬存福及其长子,索要赎金,然而收下赎金后又失信,残忍将侬存福父子杀害。而在交趾军队围攻大历国时幸运逃走的侬存福次子侬智高,在母亲阿侬的策划和家乡部落的帮助下,不到两年又重新拉起队伍,复据大历国地盘,继续和交趾对抗,交趾国王出兵俘虏了他,但为安抚侬人部落,却不敢杀他,将他放回来继续管理统治侬峒地区……
侬智高韬光养晦,忍辱负重数年,养精蓄锐向杀父仇敌交趾报仇,并向大宋朝廷求援,可一直得不到大宋的支持,他战败撤退到安德州(今靖西市安德镇),成立“南天国”。
数年中,侬智高一而再、再而三,连续七次送大象送黄金上书大宋朝廷,要求归附大宋抵抗交趾侵略,奈何大宋朝廷一概不理睬,甚至批文:让侬智高和交趾国一起进贡礼品就收下。
走投无路的侬智高,将军营一把大火烧了:“交趾侵吞我,朝廷不理我,我们只剩下造反一条路走了!”
他高举抗宋反交趾(今越南)大旗,率部起义。在特磨道(今广南、富宁一带)辖地结合安德州(今广西靖西县安德镇)部落建立南天国政权,改元“景瑞”,继而起兵夺邕州(今南宁市),在邕州称“仁惠皇帝”,改元“启历”,震撼大宋朝廷。
宋王朝派枢密副使狄青率师南下征剿,侬军失利,侬智高率部退至滇东南特磨道(今广南、富宁一带),选择有利地形,聚集当地壮族人设关层层把守,将重兵布置营上村(今六郎城),在营上驻军期间,侬军与村外(杉木桥、宝月关三个寨)原住民相敬共存,从不去骚扰,渴了喝山泉水,饿了吃随身干粮,不抢百姓一粒米,这也让本地寨民深受感动。
当有将士受伤了,百姓会主动上山采来珍贵奇效的野生黑节草(铁皮石斛)给侬军服用治疗。
后来,侬智高又在六郎城附近增设头关、二关、三关,三道重关,屯兵丝苇寨以西洋江作为天然防线与狄青带领的宋军对峙,令宋军久困西洋。宋军无法渡江,东岸高山上有一山洞为狄青首脑驻地。狄青在洞中日夜观察江水及对岸侬军活动情况,但久思不得渡江之策,忧虑成疾。宋军水土不服,又传染疟疾,病死很多人,被迫后撤到今南宁。直到秋后江水下降,宋军又增加兵力,用人海战术才得强行度江,但已在此久困数月,故后人称之为“久困西洋”。
随后大宋朝廷又派杨文广替换狄青,率大军进入特磨道(今广西、贵州、云南三省区交界处)追剿侬军。
相传杨文广渡过西洋江后,以重兵围攻侬智高据守的六郎城。因地形极险,四面均为石壁的石头城,宋军一时无法攻破。但关内只有一口水井,水量又小。不够侬军及居民饮用,井水逐渐干涸。侬军无水,被迫突围。突围前夜,把剩下的牛、羊、猪、鸡等全部杀了,用牲血煮米,吃了一顿熟饭,次日从后山突围,激战中,双方死伤惨重。最终宋军凭借数量优势占领六郎城。
杨文广占领六郎城后,重新加固城门和山峰上的壕墙,由于杨家军纪律严明,对当地百姓秋毫无犯,深得百姓拥护,站稳了脚跟。杨文广以六郎城为基地,对头关、二关、三关的侬军残余部队进行了猛攻,进而演绎了宋军“三打宝月关”的辉煌大捷。兵败后的侬智高率五百士兵携六妻六子逃奔大理国不知所终。
如今的六郎城村内还留有宋将杨文广与侬智高作战时的许多遗址痕迹,村里的居民也坚信,杨家将的杨六郎来过这里,六郎城也因杨六郎而得名。
看着残缺在石山上用青石垒砌的城墙和烽火台遗迹,我仿佛触摸到了古人的温度,仿佛看到九百多年前,同为华夏兄弟,相互间却在相互残杀,流血甚至牺牲,为什么?追古思今,如果我笔力允许,我一定会以此为题,为这段历史书写一本小说,牢记历史,不再相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