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社会热点成长励志
随感│“一位29岁绝症女博士遗嘱”引发的思考

随感│“一位29岁绝症女博士遗嘱”引发的思考

作者: 葉微凉 | 来源:发表于2017-10-15 14:11 被阅读181次

      早晨看腾讯推送的新闻,被标题为《29岁北大女博士患“渐冻症”留下遗嘱死后捐献器官》吸引。文章中,女博士娄滔的遗嘱说:“一个人活着的意义,不能以生命的长度为标准,而应该以生命的质量和厚度为衡量。”深以为然。

      看完此篇新闻,除了惋惜,更多的是思考。

图片来自网络

有人生追求的娄滔

      文中说亲朋师友对娄滔的评价是乐观开朗、聪明好学,一路成绩优异,从中央民族大学到北师大,再到北京大学,这是学霸级别的学习能力。没患病前她的人生规划是毕业后做一名大学教授------传道授业。读到这样的简历介绍,就不难理解娄滔为什么能有那番人生感悟了。

      娄滔是一个酷爱读书的人,从看到她在重病中还用的方式“读”60多本名著就能知道,有位老师曾说:读书让人开阔视野、澄明心灵、丰富阅历。娄滔虽然年轻,但是坚持读书的习惯让她的思想境界高于大多数同龄人。因为灵魂有高度,心有坚如钢铁般力量,所以任何人生挫折来临都能从容面对,包括安排自己的身后事。


有坚强意志的娄滔

      患病期间的人,是最脆弱最需要家人朋友需要爱关怀的,可是娄滔她在患病一个月后主动和男友提出分手,并谢绝很多同学的探望。

      果敢又绝决,坚强的人是不需要同情的,娄滔不想看到别人同情她,也不想给她人增添烦恼,她是对自己有深度认知的人,相信自己有能力有毅力去和病魔奋斗,哪怕最后的结果是输。而对于生命质量有要求的人来说,她要的就是这份活着的尊严。


大爱无私的娄滔

      娄滔希望死后,将器官捐献给有需要的人,头部留给医学做研究。

器官或遗体捐献虽说是一件人人皆知的事情,但当事人自己做出捐献的决定,是需要莫大的勇气去抵抗心里恐惧和世俗观念。然而,大爱无私的娄滔无惧,这是一个看懂生命价值的人高贵灵魂所在。


看了娄滔的故事,不经意地想起了几年前于娟的故事。

      于娟:1978年出生,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讲师。一个大学副教授的妻子,一个两岁孩子的母亲。2009年12月被确诊患上了乳腺癌,2010年1月2日于娟被进一步确诊乳腺癌晚期,2011年4月19日凌晨三时许,于娟辞世。

      于娟在患病期间坚持写博客日记,她说“活着就是王道”,于娟并不愿意有人关注她。她所希望的,是有人关注她用生命写下的文字,希望有人能够透过她的文字关注自己的健康和生活方式。她的日记被无数网友关注转发,日记中对生活方式的深刻反省,对人生的多种感悟,字字句句,警醒和感化着他人。同样的坚强和乐观,不外乎也是对活着的意义有了彻底的明白和领悟。


      一个人能在离开人世前,看懂生命的价值,明白活着的意义,这样的道理可能有人活到70、80岁也不一定理解,所以年轻的娄滔和于娟都让我钦佩。

      白岩松说:人生是条单行道,一路向前,从来没法回头。然而,现如今的很多人为名忙,为利忙,为吃喝玩乐忙,常常忘了或顾不上思考活着的意义。也许于娟和娄滔的故事能让我们停一停、想一想,活着的意义是什么?生命的价值又何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随感│“一位29岁绝症女博士遗嘱”引发的思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eqcu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