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传承》观后感,结合个人练习感受,希望图书和瑜伽的智慧对大家有所帮助。)
印度最近备受国际社会关注,因为那里疫情失控了,这会让全世界都陷入危机之中。我觉得很可惜,虽然我未曾踏上那片神秘的土地,但由于练习瑜伽,冥冥之中,我却觉得那里离我越来越近。说来也奇怪,可能看了一些电影,读了一些书,其中或多或少掺杂着印度的文化与精神,让我在心理层面与这个神奇的国度拉近了距离。
Tomas Zorzo十四岁时,第一次跟自己的哥哥学习瑜伽。他曾阅读André van Lysebeth的著作《生命能控制呼吸法》,看到书中有一张Pattabhi Jois的照片,从此在心中埋下了渴望见Pattabhi Jois一面的种子。他后来去了Mysore,途中却在Mumbai染上痢疾。Pattabhi Jois治愈了他的病,并收他为弟子。
Tomas在《传承》中描述了他印象中Mysore的样子。
“现在的Mysore已经变了,以前这个小城市很美,充满丰富色彩与印度风情,学生只能住在简陋的房间与旅馆里。现在生活进步了,物资应有尽有,但是当年我们什么都没有,屋子里只有四壁。我觉得那样的环境对学生的心智成长很重要,因为我们可以过得很简单。
印度的简朴具有疗愈效果。来到Mysore, 我们必须放下西方社会生活中的一切问题;来到Mysore,我们得清空自己。你看到这里的人们每天打水过日子,尽管缺乏便利的物资,却很富足。很多家庭一无所有,但是超级快乐;就算没钱吃饭,还是热情地欢迎你去他们家吃午饭。所以不知不觉中,我们会变得更放松。所以,我后来看到这里的学生开始骑摩托车、住豪华套房,总觉得不太妙。当日子变得太好过,你就…”
莲花上提式早在这次规律练习瑜伽之前,我与印度最近的距离应该是很多年前公司组织的团建,去巴厘岛。虽然这是一个地处印尼的小岛,但用我同事的话说,这个岛跟其他海岛很不一样,充满了风情。此前,我不太懂这话的意思,到了那里,我就明白了。
巴厘岛上有浓重着宗教的色彩,我猜应该是极为厚重的印度教的影子。岛上有很多庙,就连石像上都围着布料,应该是一种对神的尊敬。岛上的居民会定期做祭拜,所以在小店门口随处可见烧香的痕迹。
在海边,时有发呆亭跃入眼帘,就是莫名其妙喜欢这种亭子的模样。对于热爱大海的我,让我面朝大海,静静地待一天不是难事。只是那时,我们更多是集体项目,未曾实现这个小心愿。现在回想起,要是能吹着海风,听着海浪的咆哮,再练个瑜伽,岂不是悠哉悠哉。
只是在岛上逗留了4-5天,我却对那里很有好感,就像是内心深处的某种归宿。后来,我才知道岛上有很多优秀的瑜伽老师,会定期开设课程或工作坊。几年之后,我也曾计划重新踏上这片土地,但由于火山爆发,被迫取消了行程。
尽管我没有宗教信仰,但我对宗教充满了敬畏之心,觉得它很神秘,惊叹于它伟大的力量。在持续体式练习的同时,我也会选择一些瑜伽书籍来陶冶情操。很庆幸,曾经在Helen老师的带领下,读了几本瑜伽经典,也听老师讲了一些印度文化,推荐了几部印度电影。于是,对于印度的探寻,又在不知不觉中向前迈了几步。
宝莱坞也是一种神奇的存在,小时候对印度电影的印象就是,演员说着说着便会载歌载舞,而那样的音乐会让人情不自禁地欢乐起来。后来,再看印度电影,发现在其华丽的表面之下,往往都隐藏着十分深刻的内涵,有讲励志的,有讲大爱的,有讲改革的。
观影过程是热闹非凡的,会大笑,大哭,但结束之后,总会有些东西会在不经意间触碰我们的心弦,哪怕只是一种轻轻的撩拨。忍不住感叹这就是一种强大的文化输出。
我的一位瑜伽同学曾经去过印度三次,他说,印度的空气中都弥漫着一种欢乐的味道,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欢乐,我们在那样的环境下就会不自觉地被传染到。
这样的欢乐感与贫富无关,练了瑜伽之后,我也愈加懂得,贫富、物质的东西不过是我们的一种欲望,其实幸福感本就存在于我们内心,只是看我们能否发现这种幸福。就像Tomas在上面描述的,Mysore的生活很简单,但正是这种简单,更容易让人接触到快乐。这很像一种净化,当我们的心纯净时,我们也会更快乐一些。
最近我参加了悠季瑜伽研习班第二期的培训,对于简单生活又有了新的理解。那七天,我只是在为了繁忙的课程疲于奔命,即便早出晚归,却是天天充满了能量,心里也是因为某种牵挂而充实、富足着。
培训结束的第二天,我有点慌神,有点不太适应,甚至看着窗外,只想发呆一会儿。原来看似忙碌的七天,在我心上早已刻下了平静的烙印,这归结于每天我们都在专注地练习和学习中。一旦恢复了自由身,唯有发呆才能让我接近平静的状态。
如今,我唯有继续练习瑜伽,才能继续感应印度的神奇魔力。而瑜伽哲学的涉猎,更是让我坚定继续瑜伽之路的决心。
据说,印度哲学会解决两大难题,如何面对痛苦和死亡。这很像一种生活的智慧,倘若我们领悟了,从此便可自由地行走在人间了,不为任何人事物所扰乱。我以为这也算一种在尘世间的修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