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念行走间
慈恩寺的大殿确有特色,建在人工开凿的岩洞里,而且洞中有洞,连绵不绝,按照智渡法师法师的规划,5年之后这里一定会是另一番景象。洞口大抵朝南,阳光从洞口照进去给佛像撒上一层金光,在第二天的游览时听净喜师兄讲,端坐中间的是本师释迦牟尼佛,两旁是阿难和迦叶,再两旁是文殊、救脱两位菩萨,最外围一圈是七色药师佛。
男众女众在大堂分列两边,靠中间过道的端头位置是身着袈裟的僧人,因为僧尼很少,所以女众那边打头的就是已经持戒的居士。每个人对应一个拜垫,两人共用一个小桌,里边有早课、晚课的诵文,诵文的内容很多,有些要念诵3-7遍,个别要念诵108遍以上。念诵中有各种钟、鼓、大木鱼、磬等配合伴奏,期间不断有叩拜的动作。诵文中好多是用汉字标识的梵文经咒,念诵节奏和调子上也时有变化,有时会越来越快,而且很多字不认识,所以直到短修结束,我也无法完整的诵读。不过诵读的气场极大,震得我头极痛,有时不得不用手把头用力的按住,没有悟空的本事却落得悟空的毛病。事后我问圣润师,他说我要尊重经书和文字,这些都是先贤的智慧结晶,再一个这是在消业,是好事,之前他也有类似的情况出现。人就是这样,有个人和你一样你也就不会觉得有什么大不了的,疼就疼吧。而且,念诵完成后头从眼睛往上逐渐的清凉,一种久违的清澈的感觉。我并不是自我心理暗示,直到回来后我的眼睛还是可以瞪的大大的,没有昏沉、眼皮很重的感觉。
在拜垫前念诵之后,大家又依次排开在接引广佛前念咒,好像是超度亡灵的意思吧,我也不太懂,下次去要去的时间长一些,普及一些基本知识。然后,大众合掌开始绕堂,随着南无阿弥陀佛的佛号一步步庄重前行,我就眼睛默默的盯着脚下前方半步的地方体会脚起脚落,心无旁骛,一路走完心中竟充满莫名的感动与喜悦。对于这些之前不以为然的形式也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我知道我的内心开始接受了。
整个晚课估摸有40分钟,课后禅修正式开始,就在传说中燃灯古洞的般若堂里。住持智渡法师介绍了天台宗、慈恩寺的历史渊源,但并没有多讲,只是说末法时代,大家更适合依次地实修,禅宗也不仅是顿悟,更有实修的传承。说完就让我们行起来,大家就开始绕着禅堂中间的供桌行走起来。法师和常住的僧人肩扛这香板走在最外圈,内圈是女众,中圈是男众。“手要甩开,左三右七,就是右手甩开的角度要大一些,方便向着圆心转弯... ...”法师一边走一遍介绍行香的流程,说过会听到“起”的时候,大众要弯腰低头,双手提起衣襟小跑起来,并附和一声“起”,听到香板触地的时候要立马停住,每个人动作要协调,步伐要紧凑,如有不协调就会挨香板。
随着一声“起”,大家跑起来,四位僧人已经在四个角站定,我们这边刚和完,另一位僧人的“起”声又来了,每位僧人的声调音色各有区别,但都是中气十足,余音绕洞。跑了十来圈,一声香板触地,大家纷纷停住,是的,纷纷,可能是对这个声音还不太敏感,也可能是注意力不集中,好多人都向前跨了不止一步,我也差点撞到前边的师兄。再次敲击香板后,大家到拜垫上落座。好多人穿堂而过,挨了香板。原来我们跑香时围绕的供桌只能在这种情形下从前边穿过,其他时候只能从后边绕过。在随后的几天里我有两次差点穿堂被圣海师喝止,便长了记性。
上拜垫之后,智度禅师开始教如何打坐,如何用衣襟将腿包住,如何摆放鞋子,如何观呼吸,如何数息及一些禅堂里的基本规矩。比如听到“杀”(音)之后要止静,要完成上香后才能继续调整坐姿,但听到木鱼声后要完全止静,直到磬敲响才能活动。说罢,一声“杀”,两位僧人从两旁跑出,在供桌后交叉又在堂前汇合,用香板触地,共喝一声到“晚四香打起精神来”(音)......上香的仪式就要开始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