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个阶段有些忙,再加上连续几周的雨水,感觉身上都是湿沉沉的。但是这几天晚上让自己早睡,慢慢调整过来。昨晚躺在床上,突然想起《飘》中斯嘉丽最后告诉自己的那句话:明天又是新的一天。特别的感动。《飘》是我在高二的时候看的书。记得很清楚,学校开运动会,我们几个从校图书馆借来,两天的运动会,每天都在分享看后的心得。当时看过就是觉得很好看,对斯嘉丽的那句话印象很深。没想到几十年后在自己感觉累的时候会从脑海中蹦出。若是现在再看这部作品,肯定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高三毕业时,姐姐给我拿回来一本书《鲁滨逊漂流记》,看完后,我唯一的印象是上帝的力量竟然那么大。因为但是并不理解信仰,所以看完那本书唯一的感受是为什么作者一直在强调上帝呢?现在理解了,信仰对一个人的作用是如此之大。
上大学时,没事就在图书馆泡着。记得刚上大学,我跟父亲说,我要把图书馆的书都看完。父亲笑着说:可以啊,那你就很不简单了。当时还觉得父亲有点小看我,但其实四年下来我连图书馆的一百分之一都没有看完。看书少的可怜。真是年少轻狂啊。
在大学看了杰克伦敦的小说集。其中对我印象最深的是《野性的呼唤》,它是用拟人的手法来写。一只狼不小心出生在狗窝里,从小就受到其他狗的嘲笑,很正常,因为它本来是一只狼。对我触动很大的是主人公也就是那只狼每天都在奋力的奔跑,它要让自己身上每一块都是肌肉,没有多余的赘肉。最后主人公还是遵从内心的召唤,走向狼群。我们人生何不是这样,每天奋力奔跑,不让自己身上有多余的赘肉。
大四那年,看了很多。其中路遥的《人生》《平凡的世界》都在那时读完。说实话,当时很不理解《人生》为什么会让路遥出名,而且里面的内容我也觉得不太理解。但是现在回想起来,确实是部好作品,《人生》写出了人性,哪个时代都一样。只是自己那时没有走上社会还不懂而已。
那时还看了林语堂的《京华烟云》,但印象不是很深了。
乱七八糟写了这么多,就是想说为什么要读经典,即使当时我们没有什么感觉,或是也理解不了书中的内容,但是将来有了人生阅历后,或是人生遇到困难时,说不定是哪本书中的哪句话就会从脑子中冒出来,给我们力量,让我们重新振作起来。这估计就是经典的力量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