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三个“淮师”前世今生的故事仅限于此,那未免有点索然寡味了。而历史,早已为我们准备了很多调味剂——酸甜苦辣咸,一应俱全。
在尘封的档案里,在三个“淮师”的历史见证人那里,我们不仅知晓每一个“淮师”的创业史、成长史、磨难史,也能从琐碎的记忆了找寻到三个“淮师”的兄弟情缘。
1958年,淮阴师专经批准创立,但校址并非今天的淮阴师范学院交通路校区,而是在与之毗邻的原淮阴地委党校及清江市三中及东侧征用的地块上兴办,后经1960年再次征地后,当时的淮阴师专校址与今天的淮阴师范学院交通路校区正好形成连界。但令很多人没想到的是,当年在现今淮阴师范学院交通路校区办学的,正是有着百年校史的淮阴师范学校。也就是说,当年淮阴师专创办时,和淮阴师范学校恰好是近邻!
好景不长,1962年淮阴师专停办,校址先有淮阴专区教师进修学院(淮阴教育学院的前身)接管迁入,60年代末又归入清江拖拉机制造厂所有,后来逐步开发成曙光国际大厦、金鹰商厦、苏果超市、淮海第一城住宅区,校园风貌早已不可复见。
文革后期,为重新发展我省专科层次的高师教育,1976年,南京师范学院淮阴分院兴办,淮阴地区的高师教育得以重生。这一时期,还有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南京师院淮阴分院是在淮阴师范学校基础上筹建的,兴办之处,两个学校共处一个校园,合署办公,资源共享。1977年春,为积极支持淮阴师专复校,淮阴师范学院进行了最后一次搬迁,将校址从桑园校区(现在的淮阴师院交通路校区)迁至淮阴区北郊营西桥畔重新建校办学。
1997年,淮阴师专和淮阴教院经批准合并组建淮阴师院,这是淮安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件。2000年,“两淮师范”并入,淮阴师范学校、淮安师范学校以新的生命形式和对师范教育的执著精神,在淮阴师范学院这个大舞台重新绽放生命之光。新组建的淮阴师院,又以原淮阴师范学校校址为基础,逐步向西、向北扩展,最终形成现在的长江路校区。2005年,淮阴师院党政机构、职能部门、系部及直属单位搬迁至长江路校区(当时叫王营校区)办学。淮阴师专和淮阴师范又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形成了会师。
除了校区选址的奇妙缘分,人的缘分更是不能不提。
1976年,南京师范学院淮阴分院兴办,尽快组建一支能胜任教学的教师队伍成为当务之急。在所有选调进校的教师中,两淮师范的教师是其中的骨干力量。这些教师,原本就是毕业于文革前的本科师范院校,也是两淮师范的教学骨干。据不完全统计,当时淮阴师专复校,仅从淮阴师范学校便选调教师多达28人。近几十年来,当代中国史研究专家程中原和夏杏珍夫妇、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常国武先生、孙肃先生等学者名家,都曾是“两淮师范”不同时期的领军人才,程中原夫妇更是从师范学校调入淮阴师专最终成为学界名家的杰出典范。几十年来,在三个“淮师”穿梭往来的人,恐怕真的不知凡几了。
一定是特别的缘分,才可以一路走来变成一家人。也许,三个“淮师”的故事,就是这句歌词的最好印证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