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抽空一起读书。读《论语故事》-天之木铎
(这本书是一个叫下村湖人的日本作者所写,以论语的内容为基础,以丰富的人物心理活动描写,发人深醒…)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
从者见之。
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八佾篇
这一段故事的背景是,孔子于鲁国担任职务期间,政通人和,却为周围诸侯国所忌惮,孔子感到失望,请辞鲁国大司寇下野,途径与鲁国接壤的卫国都邑——仪。而此时卫国仪邑的封疆吏,是个年近七十岁的老人。绘声绘色地描写了老人他一意要见孔子一面,与孔子弟子冉有,孔子,及孔子的其他一众弟子们,发生的一段故事…
先看看这个故事里有几个角色:
封疆吏老人(智慧而具有求道之心-被孔子感化-试图度化冉由及孔子弟子)
孔子的弟子冉有(从顺境求道-逆境求道的心境变化)
孔子的其他弟子们
孔子(国无道 至死不变 天之木铎 )
前辈让我们每个人参一参这一段故事:
我所参到的是,孔子于逆境之中仍保持仁义礼智信,国无道至死不变的气节。
每个人都分享了自己参到的角度…
当然也有一位同学说。自己没有参到什么。前辈也赞赏了她。因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因为前一位同学参的方向不是很合道,被前辈指出了。)
最后前辈带我们参的则更加全面,前辈说读懂故事,就是读每个人物的心性和意识。从分析老人的求道心,与冉有的一句一句的对话,见孔子后心境的变化(如婴儿乎),其对弟子们的引导,再到冉有及一众弟子心态的变化,前辈分析的非常仔细。让我看到故事背景下,各种不同人的心性意识,看到未曾发现的角度,渐渐读懂了每个人,道心唯微,就是如此吧…
前辈也鼓励我们记录自己成长路上的心路历程,回首来时路,自己一路上如何转心转念,这一路即是天恩的轨迹,也是鼓励我们继续坚定前行的至宝。
即如前辈所鼓励我的,什么是好人?
在顺境中,仁义礼智信,不算好人。顶多是个普通人。在逆境中还能定的住,还能仁义礼智信,才算得上一个好人。
共同努力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