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繁花梦境,唯有初心 ——小评席慕蓉《七里香》

繁花梦境,唯有初心 ——小评席慕蓉《七里香》

作者: 暗生 | 来源:发表于2017-12-26 18:16 被阅读221次

    “终于知道,原来——诗,不可能是别人,只能是自己。这个自己,和生活里的角色不必一定完全相称,然而却绝对是灵魂全部的重量,是生命最逼真精确的画像。”

    ——席慕蓉《边缘光影》序文

    我深深记得山本耀司曾说过“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人是这样,诗亦此。

    中国的新诗长河绵延至此,时而静谧,时而湍急。论及新诗的社会功用性,总免不了扯上政治国情,这并非有错,中国诗学史上针对“小我”与“大我”的言论也是众说纷纭,却始终也没有一个结果。然而从诗的抒情本质上来看,“终于知道,原来——诗,不可能是别人,只能是自己。这个自己,和生活里的角色不必一定完全相称,然而却绝对是灵魂全部的重量,是生命最逼真精确的画像。”(席慕蓉《边缘光影》序文)笔者认为,诗,首先得是自己,然后才能是别人。

    尽管席诗单一的意象,保守的形式对于新诗的开荒作用微乎其微,但无疑在其丰富性的拓展上有着无可质疑的贡献。席慕蓉首先是一个艺术家,以专业的诗学要求其诗的先锋性未免有点强人所难。而同样作为专业学者之外的非专业读者,笔者将对席慕蓉于一九八一年初版的诗集《七里香》小作评析。

    “溪水急着要流向海洋/浪潮却渴望重回土地”年少时追寻梦想,轻易告别,沧桑后想重归故里,夜夜梦回。成熟的标志是“不再写流水账似日记了/换成了密密的/模糊的字迹/在一页页深蓝浅蓝的泪痕里/有着谁都不知道的语句”,失去了梦幻精灵,树荫萤光,方知疼痛。于是开始渴望尘缘“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借着感怀古老岁月的一段往事“那弹箜篌的女子也是十六岁吗/还是说 今夜的我/就是那女子”莺花玉兰,箜篌声声,朝暮思思。十六正值豆蔻,如今回望,华年停顿昔日,“是那样万般无奈的凝视/渡口旁找不到一朵可以相送的花/就把祝福别在襟上吧/而明日/明日又隔天涯”。在这不绝对美好的世界,仍然虔心祈祷,“请再给我一个美丽的名字/好让他能在夜里低唤我/在奔驰的岁月里/永远记得我们曾经相爱的事”。在十一月的异域“从南国的馨香中醒来/从回家的梦里醒来/布鲁塞尔的灯火辉煌”细雨霏霏,落木萧萧,何是归处?

    自商风至唐雨,玉阶之侧,玫瑰堪摘。千年“总希望/二十岁的那个月夜/能再回来/再重新活那么一次”,只为那“我曾踏月而来/只因你在山中”的青春韶华。“难道鸟必要自焚才能成为凤凰/难道青春必要愚昧/爱 必得忧伤”?回首的眸里,滨江炎日还热烈,丽水街前的月光还未残,裙裳飘扬,茉莉犹香,“而在幕然回首的痛楚里/亭亭出现的是你我的华年”。岁月无情人憔悴,“请别错怪那韶光改人容颜/我们自己才是那个化妆师”,只能在二十年后的一个黄昏里回顾所来径,半生坎坷“再渴望时却声息寂灭/不见踪迹 亦无来处/空留那月光沁人肌肤”“我为什么还要爱你呢”?青春易逝,山树依旧人已非,“有谁在月光下变成桂树/可以逃过夜夜的思念”?唯能在这野百合盛放的黄昏的山巅之上,风轻云淡。

    骨子里还是在流浪,故乡在远方,“想起那被我虚掷了的少年时/为什么不对那圆脸爱笑的女孩/说出我心里的那一个字”——家。孤星愈显寂寥,“黑夜里的旅人/总会频频回首/想象着 那是他初次的/初次的 爱恋”。在茉莉芬芳的季节,“想你/好像也没有什么分别/在日里夜里/在每一个/恍惚的刹那间”“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失去的是洁白的衣裙,天空浮云和茶树蝉鸣。“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如今“在四十五岁的夜里/忽然想起她年轻的眼睛”,守着午后的夏莲和庞贝的命运化茧,“今生 我才甘心/做一只寂寞的春蚕”,将最不可触碰的华年和来世的诺言“重复地 重复地 重复地/嵌进你我的心中”

    无人知晓那深锁的重门之后,亭亭的莲的心事——“无缘的你啊/不是来得太早 就是/太迟”。在那尘封的日夜,“那低首敛眉徐徐退去的/是无声的歌/无字的诗稿”,旧识故人,勿忧勿惧。以为能将秘密藏于晓镜,“可是 不眠的夜/仍然太长 而/早生的白发 又泄露了/我的悲伤”。我已老去,“我如何舍得与你重逢/当只有在你心中仍深藏着的我的青春/还正如水般澄澈/山般葱茏”?如玉年华如昔日刻下的那张铜版画,“每一划刻痕我都将珍惜/若我早知就此众生都无法忘记”。我不信传言,“他们说 你已老去/坚硬如岩 并且极为冷酷/却没人知道 我仍是你”——那个最初、最柔软的自己。“假如我来世上一遭/只为与你相聚一次/只为了亿万光年里的那一刹那/一刹那里所有的甜蜜与悲凄”,那么所有的抉择都是无憾的,完成上帝为我做的诗,缓缓老去。

    生命永远向着前方在走,“而今宵 只有月色/只有月色能如当初一样美丽”,这是每个人的财富,无论悲欢,今生再一无所求。重逢是梦里的故事,“忧愁在离别后/将再也无法 再也无法/把它忘记”,现实寂静,而“我只是一颗孤独的树/在抗拒着秋的来临”。为世人作一曲悲歌,“今生将不再见你/只为 再见的/已不是你”,时过境迁,唯有日月和流年永存记忆之中。人说戏子无情,却不知他“永远在别人的故事里/流着自己的泪”。自古多情伤离别,“悲莫悲兮 生别离/而在他年 在/无法预知的重逢里/我将再也不能/再也不能 再/如今夜这般美丽”“不是所有的梦 都来得及实现/不是所有的话 都来得及告诉你”所有的来不及,所有的这世间种种,终必成空。

    佳人才子,孰能躲过“多情”二字?种种不得宛如困兽囚徒,“岁月已撒下天罗地网/无法逃脱的/是你的痛苦 和/我的忧伤”。但是“爱 原来就为的是相聚/为的是不再分离”,因此,才会义无反顾。有一件艺术品“是一件流着泪记下的微笑/或者 是一件/含笑记下的悲伤”,有一种别离“不再相见 并不一定等于分离/不再通音讯 也/并不一定等于忘记”,有一种假设“除了对你的思念/亲爱的朋友 我一无长物……除了 除了在有些个/因落泪而湿润的夜里 如果/如果你愿意”,有一种让步“那么 就这样忧伤以终老/也没有什么不好”,最终都只是身为一个凡人,在这滚滚凡尘要挑起的担子啊,“明知道总有一日/所有的悲欢都将离我而去”却依然固执地去追寻对爱情的执着。

    她说“他走了以后 我才醒来/把含着泪的三百诗篇 写在/那逐渐云淡风轻的天上”,她叹“终于 与你永别/重回我原始的寂寞”,她恨“我无法找出原稿/然后将你/将你一笔抹去”。她悟“曾让我那样流泪的爱情/在回首时 也不过/恍如一梦”,她挥手告别“逝者如斯啊 水笔仔/明日的悲欢将永不会/为我重来 重来的我/只有月光下这片郁绿”,她无奈唏嘘“我不能选择我的命运/是命运选择了我”,在将暮未暮的原野,在将暮未暮的人生高歌“所有的故事都已成型/而结局尚未来临”,出售“我知道/凡是美丽的/总不肯 也/不会/为谁停留”的爱情和忧伤。

    那不曾见过的塞外故乡,是一处隐痛——“可是 有些我不能碰/一碰就是一次/锥心的疼痛”,驰骋在关山高速公路的转角处“呼唤着风沙的来处我的故乡/遂在疾驰的车中泪满衣裳”。日子悄悄的走远,乡愁却浅浅诱惑——“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植物园里荷花暗香,“唉/美丽的母亲啊/你总不能因为它不叫作玄武你就不爱这湖”。欧洲海月深深,薄雾氤氲“而塞外/芳草正离离”。侧耳聆听来自故乡的出塞曲,“如果你不爱听/那是因为歌中没有你的渴望”,吟咏一首历史悠远的长城谣,“你永远是个无情的建筑/蹲踞在荒莽的山巅/冷眼看人间恩怨”。狂风沙漫漫,“一个从没见过的地方竟是故乡……父亲啊母亲/那名字是我心中的刺”在这风起风落之间,乡心难息。

    终于。终于到了梦与现实牵手的时刻,“就是在这样一个/美丽的时刻里/渴望/你能/拥我/入怀”。终于成为你的新娘,我要你“爱我 趁青春年少”,终于与你携手相伴,我许诺“愿/天/长/地/久/你永是我的伴侣/我是你生生世世/温柔的妻”。时光的河流静谧恒久,“是什么从我们床前/悄悄地流过/将我惊起”是暗夜里我的噩梦和心悸,不愿老去,不愿分离。“我知道 我很知道啊/我是一个/受纵容的女子”,是他,终于出现的“绝对的宽容、绝对的真挚、绝对的无怨和绝对的美丽”。

    席诗的静谧和深沉是有目共睹的,她把自己的细腻揉进莲花,把自己的潇洒皈依草原,把自己的执着刻进日月,恬雅而又不羁。正如她的画那样,廖老师曾评价席慕蓉的画很拙,明明是科班出身,却拒绝了所有的影响维持了自己。她会在沉溺于自画像的时候渐渐画出了外婆的影子,会被幼时林间邂逅的蓝色鸢尾花深深蛊惑,会躲开描绘校区的一众同学独自去画田野,会在接受采访时真情流露,会在友人评价其诗乡愁意味的“二手”之后毅然决定了寻乡之旅。这一部分许是源自其蒙古血液里的洒脱,而另一部分,是她自己,只能是她自己。“因此,这些是一直是写给我自己看的,也由于它们,才使我看到我自己。知道自己正处在生命中最美丽的时刻,所有繁复的花瓣正一层一层地舒开,所有甘如醇蜜、涩如黄连的感觉,正交织地在我心中存在。岁月如一条曲折的闪着光的河流静静地流过,今夜为二十年前的我心折不已。而二十年后再回顾,想必也会为此刻的我而心折。”

    席诗常常书写的是其生活中的“不得”,一种不圆满的、残缺的、悲剧的、凄美的审美体验,加之其古典而不晦涩的朦胧意象是引起读者产生较大关注和共鸣的重要原因。每个人都有其求而不得的苦闷,每个人都有各自难以言喻的伤痛,而席诗其中满含的悲剧情节和“终必成空”的人生哲悟恰恰提醒了读者内心的某种遗憾,激发了感慨和珍惜。从文学与读者内在微妙的情感联系的层面上来看,也就不难理解“席慕蓉现象”的产生了,当然该现象与诗坛背后更深层次的联系在此就不做深究了。

    有人说席诗的格局太小,价值不高,但其实并非如此。所谓的的格局也好,价值也罢,界内人总是希望将眼界放在社会和全人类,却往往忽略人性中最本能的一个“情”字。席诗“小诗不小”,它在情思上能与人共通,在意象艺术和悲剧审美上对中国古典诗歌有所借鉴,甚至对故土和民族之间的情谊也有沟通。当然,若将席诗放在专业的诗学高度上评价,其哲思的深度和艺术的丰富性也是存在着较多的欠缺和不足。张晓风在《七里香》的序作《江河》里如是说道:“不要以前辈诗人的‘重量级标准’去预期她——余光中的磅礴激健、洛夫的邃密孤峭、杨牧的雅洁深秀、郑愁予的潇洒妩媚,乃至于管管的俏皮生鲜,都不是她所能及的。但她是她自己,和她的名字一样,一条适意而流的江河,你看到它满满的洋溢到岸上来的波光,听到它滂沛的旋律,你可以把它看成一条一目了然的的河,你可以没于其中、泅于其中、鉴照于其中——但至于那河有多深沉或多惆怅,那是那条河自己的事情,那条叫西喇木伦的河自己的事情。”

    席慕蓉的诗自始至终都是为自己而写,她书写自己的人生自己的感悟,她不在乎诗能为她创造多少的地位和利益,她只是写诗,“在写诗的时候,我一无所求”。正是她这般地忠于自己,这般地坚持初心,才使她的诗感动了世人,也让她读懂了自己,正如她所说“初心恒在,依旧素朴谦卑”


    谢绝转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繁花梦境,唯有初心 ——小评席慕蓉《七里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evjg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