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深知自己做事不够稳,遇到大场面过于慌乱,我一直认为是自己内心不够强大。可是如何修炼自己内心,完全不知道怎么做。
我先后学习了很多理论,对我启发的众多,但真正遇到事情,我仍然一如既往的慌乱,正如韩寒所说:知道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读到王阳明说: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那静时功夫亦差似收敛,而实放溺也。
意思就是说:人必须在事上磨炼,在事上用功才会有帮助。若只爱静,只追求平稳状态,遇事就会慌乱,始终不会有进步。那静时的功夫,表面看是收敛,实际上却是放纵沉沦。
这个描述,非常像我的状态,我总希望外界环境安稳平和,完全符合我的性格。老是这样我才能静下心来,做我自己的事情。正因为这样,我太关注外界环境对我的影响,甚至因太依赖环境,而对环境挑剔。
结果是生活太规律,缺少变化,而当生活场景发生改变,便心绪大乱,不冷静,大事便做不成。
王阳明的话让我迟到,我缺的,并不是你念的加持,而是实打实的磨练。实打实的在各种环境和挑战下,一样做到心平气和的功夫。
我一直想改变的,我面对公众时语无伦次的毛病。樊登老师的那句:面对公众紧张的原因是对自我的太过执着,太在意外界对自我的评价。这句话确实让我知道,我意念的短缺。
是要真正克服我在公众面前语无伦次的毛病,空降的一年,是不够的。我需要的,正是这样,磨练的功夫。
我想起,当我问憋不住,怎样在公众面前做到放松自在。她说:练习、练习、再练习,除此之外,并无捷径。
我每一个看起来光彩照人的人,看起来轻松自在的人,因为在背后做了无数次的练习,才能做到看起来毫不费力。
而王阳明先生给出的正是:沉下来,不怕磨练的勇气。
王阳明这句话对我影响深远的原因,不仅仅是,只告诉了我一个,要多加练习的道理。而是让我从以前怀疑自己天生不够好,怀疑自己资质愚钝,转向为我只是因为努力不够而已。
我就能够告诉自己:只要我努力,我一样也可以做到。
我从失败事件的内部归因转向为外部归因,让我从害怕失败固定思维,转向为大胆挑战的成长性思维。
这便是大家的风范,言简意赅,立意深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