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这篇文章,是在高中,语文读本里有这篇的节选。后来因缘际会偶然看到全篇,通篇看完才知道节选片段是第二节。记得有天语文早读课,我自认为声情并茂地朗读着节选片段,把自己感动得不行,甚至坐我旁边的一位同学也说听着我的朗读,她亦几乎感动到要哭。当时还以为自己朗读功力了得,沾沾自喜。而时隔多年后,一而再,再而三地在不同书籍看到这一篇完整版的《我与地坛》,为自己当时的沾沾自喜而惭愧。哪里是我煽情了得,分明是文章本身就写得感人至深。不论我读还是不读,也不论是我还是别个在读,它本身就是感动的一个符号。无论看多少遍,无论在哪里看到,我始终被这感动笼罩着,落泪在心里。
《我与地坛》的作者史铁生是“职业患病者”,因患一种脊椎病而在二十岁(or二十一岁)瘫痪,从此双腿只是摆设而不具行走功能,终生与轮椅相伴。这苦难造就了他非凡的写作之路。苦难而有觉悟的人生才是真正充满意义的人生。但是凡夫俗子,谁又愿意生命以这种方式而充满意义呢?我们感谢苦难,但是不代表我们就欢迎苦难,欣喜苦难。可苦难就是来了,它就是来了啊。来了还能逃避不成?唯一的逃避方式就是死去。可有时候想死也不是容易的,既不能死得一了百了也无法逃避,就只能面对。于苦难的绝境中开辟一条新的出路,寻找新的救赎,而写作铸就了史铁生新的出路,他找到属于他的新的救赎,新的人生。
他的文章是真写得好!我看过《病隙碎笔》,看过《我与地坛》 (这是一本书名,因其中一篇散文《我与地坛》而命名),前两天又买了他的《自由的夜行》还没到,期待中。因着《我与地坛》而感动,继而去看他的其它文章。每一篇里都有他的叩问和探索,因真实而触动人心弦,因思想的深沉和宽广而发人深思。
我花了几天时间,如饥似渴地阅读着《我与地坛》这本书,实在是不愿意错过每一个字。如果你觉得你的人生充满苦难,不妨看看史铁生,看看他的文字,他的《我与地坛》,他的《我二十一岁那年》,看看一个人正值青春狂妄的年纪因为疾病变成残疾如何从云端跌入谷底;如果你觉得人生找不到意义,没有深度,不妨看看史铁生,看看他的文字,他的《我的梦想》,他的《好运设计》,一帆风顺的人生其实真的没有意义,所谓的成功也不是成功,生命的意义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过程,结果都是归于死亡归于沉寂,然而过程可以精彩可以令人喝彩。。。。。。他说他自己大半生是“扶轮问路”,其实我们谁又不是扶轮问路呢?只不过此轮非彼轮,但此轮或许又是彼轮。问路,一路问,一路走。众人殊途同归呵。
看史铁生吧,看他的《我与地坛》吧。
以下是《我与地坛》摘抄片段
“谁又能把这世界想个明白呢?世上的很多事是不堪说的。你可以抱怨上帝何以要降诸多苦难给这人间,你也可以为消灭种种苦难而奋斗,并为此享有崇高与骄傲,但只要你再多想一步你就会坠入深深的迷茫了:假如世界上没有了苦难,世界还能够存在吗?要是没有愚钝,机智还有什么光荣呢?要是没了丑陋,漂亮又怎么维系自己的幸运?要是没有了恶劣和卑下,善良与高尚又将如何界定自己又如何成为美德呢?要是没有了残疾,健全会否因其司空见惯而变得腻烦和乏味呢?”——《我与地坛》
“我希望既有一个健美的躯体又有一个了悟人生意义的灵魂,我希望二者兼得。但是,前者可以祈望上帝的恩赐,后者却必须在千难万苦中靠自己去获取——我的白日梦到底该怎样设计呢?千万不要说,倘若二者不可兼得你要哪一个?不要这样说,因为人活着必要有一个最美的梦想。”——《我的梦想》
“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你能创造这过程的美好与精彩,生命的价值就在于你能够镇静而又激动地欣赏这过程的美丽与悲壮。”——《好运设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