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医药近期走稳,从行业政策看后市涨跌与选股方向(上)

医药近期走稳,从行业政策看后市涨跌与选股方向(上)

作者: 张雷价值派 | 来源:发表于2019-01-22 15:45 被阅读0次

更多财经知识和干货分享,请点击关注

作为2018年上半年最火的板块,医药股上半年风生水起,不料下半年风云突变,很多个股暴跌五成以上。如何理解医药股的暴涨暴跌以及投资机会,我们将分两期文章,为大家阐述医药政策和医药股投资的来龙去脉。

股市是情绪的放大器,任何微小的变化都会在股市中无限放大。《乌合之众》中说:无论群体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是好是坏,他们都具有双重特点就是:极为简单和极为夸张。政策影响情绪,情绪又在群体效应中无限放大,这便构成了股市对政策解读的过度利好或利空。 

作为直接影响国民健康的医药行业,也成为了政策出台的密集区。回首2018年,在政策的推动下,医药经历过风光无限的顶峰,也感受了情绪低落的谷底。本文对影响医药的几个重大政策进行复盘,以期能够回首过往总结经验,展望未来规避风险。由于医药各个部门、各省市政策多如牛毛,文章仅盘点对行业影响深刻的主要政策。 

2018年上半年关键词:鼓励创新

政策一:2017年10月,《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政策发布,这是医药行业首个以“两办”的名义发布的国家层面鼓励创新的文件,是整个医药创新的顶层设计,之后一系列政策都是对该文件的补充和细化。

政策二:加速上市

1、申报临床:临床试验由明示许可改为了默示许可,在规定的60天内药审中心没有做出质疑或者否定,申请人就可以开展临床试验,大大缩短了申请时间;并且临床试验临床机构资质也改为备案制。

2、申报生产:有些突破性药物不需要做三期临床便可以二期数据报产,比如恒瑞医药的吡咯替尼;新药上市的优先审评政策,大大缩短了审评的排队时间。

政策三:加速放量

1、医保目录从之前的多年调整一次变为动态调整,保证创新药的即时放量,回收成本。

2、谈判品种不占用药占比,解决了医生开创新药的后顾之忧。

政策四:鼓励创新

1、药品创新分类变化,从之前的中国新便是新,变为全球新才是新,利好创新大公司。

2、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MAH),药品的持有者可以不用建设自己的生产线,大大降低了创新型小公司的重资产限制。

3、加入ICH,承认国外临床数据,有利于转型企业能快速从国外引进项目。 

自政策一颁布后,一些敏锐的投资人立刻嗅到了市场的气息,市场情绪瞬间也被点燃。之后,以上各个补充政策的相继发布更是对情绪不断的正面强化,市场情绪向着简单化和夸张化不断地发展。看当时的现象:许多股票创历史新高,恒瑞医药更是以超过3000亿的市值雄踞亚洲第一,超过了技术远远强于自己的日本制药巨头武田制药,隐约看到了当年中国中车市值大于波音和空中客车时候的影子;无论是医药基金还是非药基金均加大了对医药板块的配置,二级市场的效应也迅速传导到一级市场;很多人当时都认为未来社会老龄化严重,医药公司还有很大的利润空间。

回头看,我们发现,一些当时研究员看千亿市值的公司目前却跌倒了只有100亿左右。其实,大家只看到了老龄化,忘记了社保资金的吃紧;只看到了中国审批新药数目增多,没看到中国新药多是me-too甚至me-worse新药,很少有best-in-class更别说first-in-class;只看到了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是为了淘汰落后小企业,却没有想到产品的同质化后就会面临集中采购的大幅降价。 

其实,这一系列鼓励创新的政策在企业身上不可能短时间就能见到效果,但是股市中的情绪却能立即聚集升华。如果不是长期配医药的资金,大多数人在上半年这一波政策催化下的行情下,挣的不是公司成长的钱而是情绪膨胀的钱。同样,很多人在埋怨带量采购以后市场情绪过激反应,但忘了正是过激的情绪才有了上半年的超额收益。所以,在这个时点上,正确理解情绪到底处在什么阶段,是下一步医药中短期选股的逻辑。

明日预告:回忆完医药行业2018年热血澎湃的上半年,明天的文章中,我们将重点分析医药股是如何从山峰跌落到谷底的,以及目前这个位置,是否应该适度贪婪一些,我们明天再聊。

感谢您的阅读,想获取更多同类内容,请点击关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医药近期走稳,从行业政策看后市涨跌与选股方向(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ezl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