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音乐课
排排坐在音乐教室里,旧旧的木板长椅和风琴在四格木窗和灰灰的窗帘衬托下显得更有故事感,老师斜对着我们,一句一句地示范,我们只需要跟着老师一句一句地唱,仿佛每首歌只要我们多唱几遍就能够唱下来,甚至并不明白有些歌词的含义、不懂这首歌的节拍韵律但也能唱得津津有味。直到后来某一次在语文课或者其他什么课上突然懂了歌词的含义,才用了另外一种感觉去唱。
#现在我眼中的音乐课
我想用“循序渐进、层层叠加”来形容这节音乐课。每一个环节没有一步到位,但一节课的效果却是一步到位的。
节拍:通过小游戏(用身体不同的部位根据听到的音乐互指,换个音乐就换个地方指)感受二拍子和三拍子区别和变化,然后增加游戏难度(辨别二拍子和三拍子;用不同部位对应着拍子来指)来加深印象。
乐器:引入铃铛,感受延音和空一格,示范三次之后交给学生来做。
拟声:听听是什么声音?孩子们开始学鹅叫,越来越有节奏感,可爱的鹅!快乐的鹅!普普通通甚至有些难听的鹅叫竟然可以这么动听。
强弱:让鹅叫更动听的还有强弱的变化,余老师没有直接讲解有关强弱的乐理知识,而是用大小不一的鹅的图片来代表鹅游近了又游远了,进而表示声音的强弱变化。就这样重要的知识点悄悄地成为了孩子们的乐感来源。
试唱:基本乐理渗透得差不多了,孩子们开始正式地唱完整的歌曲,虽然出现了一些小问题但都是很有价值的教学点,在前面的铺垫下,孩子们很快找到了感觉。
律动:唱完整的基础上,该加️上律动了。余老师没有直接给出指令说要摇头晃脑摆动身体什么的,而是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引用了典故让孩子们自觉地就开始有了古诗新唱的感觉。
#铃声响,一节课竟然这么快就结束了!你说孩子们怎么可能会不喜欢音乐课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