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师大,进入课堂,再听苏老师课,让我眼前一亮,和在2021年听课完全不同的感受。此次收获颇丰,而课堂之上的苏老师在我眼中也比之前的课上显得年轻许多,风趣幽默,妙语连珠,随时能将专业化内容用生活事例诠释出来。按他话说,专业论文写作就是把生活化实践化的东西用专业化语言描述出来。
于是一下子顿悟了我们作为专业博士生做研究,就是用专业化的语言来讲好实践的故事。
为什么在自己身上会发生这种进展?我想大约是在两年间个人已经发生变化,比如在学术素养方面。再比如抱持的当下需求方面,有了更具体的学术诉求。我发现确实,当前需求什么,就会眼前尽是什么,这不是简单的主观主义,而是基于眼前需求,视野之内全是以此生发的察觉 。于是就有了再看苏老师的课,哪里都有答案的线索,于是就有了听课过瘾解渴的判断。
原来老师还是那老师,只是眼下的我,是不一样的烟火,于是我得出一个结论,我们的学习应该是:基于“做”而学,始于“做”而学,围绕“做”而学 而不是为了最后能“做”而学。
老公跟儿子说,你学得能出作品的时候,才可以试试水,照此我却觉得,上来就做,边学边做,做学结合,就是最好的学。而做是下一段他需重点努力的方向。特别是考出英语等级来之后。
![](https://img.haomeiwen.com/i12389080/49020222f1151b89.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