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或者做事,常被提起和比较的两种方法分别是以终为始和以始为终。
前些年,提倡以始为终的人比较多,保持好初心,坚持做下去,总会走向成功。
近几年,提倡以终为始的人比较多,先定好目标,然后向着目标前进,方向是对的,可能会走弯路,但是一定会到达终点。
我也是以终为始的坚定拥趸者。
先设定好大目标,然后倒推实现过程,拆分成小目标,让最终目标的实现路径清晰起来,追逐目标的过程,也就变得不那么枯燥。
记得上学时课本上有类似这样的故事:一个跑者总是能够在马拉松比赛中取得很好的成绩,而他的秘诀就是提前看一遍跑道,在每一段跑道找到标志物,这样在跑的过程中,不去想终点线有多远,而是想着离下一个标志物有多远,这样每一段跑得就会比较轻松,到达终点也会比别人的状态好一些。
在做大事,对自己重要的事上,以终为始的方法,确实很管用,但是有些时候,想要以终为始,对自己来说,就会成为一种负担。
我们不可能完全熟悉每一个领域,了解每一件事情的细节,去以终为始做任何事情。如果真的能够做到这样,说明我们一直在舒适区,很难再有进步的空间。
我们总是要去尝试一些新鲜的事物的,有些是有迹可循,能够按照计划去尝试的,而有些则需要摸石头过河,全凭以往经验做判断,来决定下一步如何进行的。
对一个未知的事物,我们很难做到真正的“以终为始”。
比如一个没有学过编程的人去学编程,他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写出一个完整的程序”,然后反推要学习的内容,开始一步一步去实现。
虽然现在都说编程人人都能学,但有些人就是一看到编程就发憷,别人几分钟就学会的东西,他几个小时可能也搞不明白。
在这种情况下,他还要盯着自己的“终”去坚持吗?
可能买书、买课、入门的时间,这些沉没成本的付出,又让他觉得自己不该放弃,于是他付出了更多的时间,却依旧很难掌握。
这样对自己来说,只会是负担,是内耗,甚至可能影响其他正常工作的进行。
方向错了,停下来就是前进。
对一些新鲜的事物,不足够了解的事物,在准备接触的时候,给自己定下“以终为始”这样的目标,确实有些为难自己。
不如换个思路,把过程当结果。
把入门、对编程有一个宏观认知、敲出hello world这样的学习过程,当做自己学习的结果,而不要只盯着那个自己根本实现不了的最终结果而不断内耗。
这样的人,很容易被定义为“三分钟热度”的人:学什么都没有毅力,干什么都干不好。
但是我觉得,三分热度,三分收获。
之所以没能投入十分热度,大概率是还没有遇到那个我们真正热爱的事物。
现在很多人的工作、学习,其实并不快乐,他们只是强制让自己去热爱,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一种内耗。
每一次学习,每一次对新鲜事物的尝试,都在丰富我们的知识库,都在打开我们的认知边界。
把过程当结果,把每一次尝试,都当做新的起航,多尝试新鲜事物,多接触不同领域,接触的越多,遇到我们愿意终身投入的事业的可能性就越大。
当你遇到以终为始和以始为终不能解决的问题的时候,不妨试试把过程当结果,放过自己,减少内耗,也是一种成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