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机会与才艺

机会与才艺

作者: 陈建军 | 来源:发表于2022-06-16 08:52 被阅读0次

    《论语》学习之90701

    【原文】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

    【白话】子牢说:“夫子曾说过:‘我不被世用,所以学会了不少技艺。’”

    【思考之一】你觉得你受重用了么?

    本章“吾不试,故艺”,是继续阐述上一章的“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上章孔子回避了太宰加给他的圣人之名,总结自己是因为出身贫贱才会做这么多事。这章孔子说自己是不被任用所以才多才多艺。我们知道,圣人之所以多能多艺有两个原因:一是出身贫贱;一是不被重用。这里固然有孔子的谦卑,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看到圣人总是能在平常人看似绝境的路上逆向而生、自强不息。这也是给那些慨叹自己没有好爸、命运不济或者不受重用的人最好启示,“生在贫穷的家庭,或者不受重用”,可以让你具备更多的才能和技艺。

    朱子说“多艺”就是“习于艺而通之”。圣人在他不被任用的时候,是“习于艺、通之”。他把礼、乐、射、御、书、数,各种技艺都学通了。《论语》里孔子说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发愤学习,就忘了吃饭,快乐得忘记了忧愁,连衰老了都不知道。不被人任用的日子被孔子过得如此生机盎然,这才是高手,不被任用反而成了机会,成了他多才多艺的机会。

    反观自己,有受到领导重用的时候,大事小事都找你商量,有事甚至一个发展思路、一个用语都在一起谋划;也有不被重视的时候,尤其是近几年,在临近退居二线的时候。

    思考之二】你为此(受重用或不受重用)做过什么

    在受到重用的时候,虽然能进思尽忠,竭尽全力,殚精竭虑,但也难免有飘飘然或高傲、轻慢之举。实在是不敢回首啊。

    在不被重用的时候,则难免意志消沉,哀怨慨叹,悲天悯人,怨天尤地,真像孔子所说的那种“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之人,自己吃饱喝足了,“躲进小楼成一统”“推到油瓶不管服”,什么事都不做,什么事也不操心;甚至是“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整天和人聚会侃大山,演八卦,讲话不涉及义理,还要卖弄小聪明,这也看不惯,那也不顺眼,高高在上,正如民主生活会上批评我的“天花板”现象,别人都不对,就自己的对。

    好在这两年遇上了经典,虽然基础不好,人老眼花,记忆力不行,但能够沉下心来,潜游于经典之中,受到孔老夫子的谆谆教诲,听老师的精彩讲解,就如大海里航行看到了灯塔一样。

    人生已过大半,此生能与经典相伴余生,当是一大乐事!

    思考之三】你觉得用怎样的态度面对人生的不得意、以及所有的苦难才是真正对自己好

    荀子说“君子能为可贵,不能使人必贵己;能为可用,不能使人必用己。”君子能做到被尊重,但不能使别人一定尊重自己;做到有能力可以被社会任用,但却不能使国家一定任用自己。

    现代社会,更是一个充满机会的时代,因为网络让我们的世界无限延展。因此不要花时间抱怨别人不给机会,要花时间把手里的事做好、做到极致本身就是机会。古今中外,但凡是有所成就的人,共同的特点有两个:一是志向远大,始终不变;二是勤奋好学、锲而不舍。孔子说“君子谋道不谋食”,人若不能够“志于道”,那么“游于艺”就容易沦为“谋食”的工具。就好比学习本领想当官、只是为了求富贵,这就是谋食。如果是为了“谋食”,即使你再“多能、多艺”也无非是“鄙事”。但如果学“艺”的目的是为了谋道、要帮助国家社会和你周围的人,那这个艺“即是道而不鄙”,这样的技艺就不是鄙事,就越多越好。

    李炳南老先生说:“孔子、周公,都是圣人,尚且多艺,普通人岂能一无所长。”可是我们也要清楚学艺的目的是什么?要有清晰的志向。

    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要如何面对?同样是“少也贱”和“不被任用”,孔子逆风而行、化成了一座历史的丰碑。而有的人面对“少也贱”和“不被任用”则会气馁,绝望、怨愤不平……

    遇到逆境与挫折,走投无路的时候,其实机会正在敲门。对于修心的人,每一个面临的境遇都是机会,绝路也就是生路、就是希望,就看我们怎么想。会想的,想得越有力的,就能现法受,乃至当下感果!因此,我们要会想,要学习孔子,将遭遇的苦难化为滋养生命的“肥料”,开出鲜花怒放。所以,不是别人给不给你机会,关键是别人不给自己机会时,自己给不给自己机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机会与才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fbxv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