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枝甘露加冰,没有什么口感能超过这个口感。杨枝甘露,多么好和的混合饮料。人间大爱,夏天最爱。再加个冰,味道简直好的不再。
初吃杨枝甘露是在一个没有意义的夏天,那个夏天记得特别热,那是在7天里买了一瓶杨枝甘露,本来应该是拿到家里去吃的,但走到路上因为太渴就偷偷喝了一口,那口感简直不能太好。既不像饮料那么稀,又不像浓汤那么愁,而且里面有很多口感特别好的颗粒。既有嚼劲儿又有咽劲儿,关键还不那么甜。就一口气喝了两瓶,一下子就爱上了。
后来在网上查过很多有关杨枝甘露的做法,做法太复杂,如果是真材实料,那用的料也多如牛毛。于是果断放弃。但每次去饭店吃饭,这是一道必点的甜品。也不是每个饭店都有,但只要有的饭店味道都不太一样。总体来说档次越高的饭店做的越地道。
平常本来就不喝饮料,但杨枝甘露除外。今天就又点了一个,不是一大杯而是一小碗,好久没喝过了,喝起来真叫过瘾。
烤馒头片儿,也很地道。人总是在吃上面下很大的功夫,一方面满足于腹部吃饱,另一方面在于吃的艺术。烤馒头片首先得把馒头蒸熟,蒸熟后切成片,然后穿上串,在火上烧烤。烧烤的时候抹一些酱,可以是辣椒酱,也可以抹一些乳酪或者是奶酪,烤的时候小火烤焦一点。吃起来外焦里嫩,那个香醇,不是吃一片就能过瘾的。
烤黄鱼,又嫩又鲜又美味。喜欢吃鱼的可千万不要错过。烤黄鱼一般都是用锡箔纸裹着烤。朋友本身一定要新鲜,新鲜的才嫩。这样的鱼不需要放任何的太多的调料,吃的就是那个鲜味和嫩味。入口极化。香醇可口。
一条不大的黄鱼也就手掌那么大小,如果是一个人吃,那就刚刚好。这个鱼适合晚上吃,因为晚上可以喝点小酒。也不用上班,也不用开车。吃完就睡,那美味估计得如梦去。
说烤这条小鱼不需要其他的调味料,那是骗你的,逗你玩儿呢。哪得不需要调料啊,除非刚从海里捞起来的鱼,那那么新鲜的鱼应该吃刺身,根本就不用烤。
烤的鱼都是需要调味料的,如果想的没错的话,这烤鱼应该经过秘制的料腌制过。腌过最少也得一个小时,要不然怎么会肉里面都有那么浓郁的味道呢?
上面看得见的还有姜丝小葱蒜末和辣椒。这些调料不多不少,味道刚刚好。要不然怎么别人可以开饭店,而顾客只能来吃饭呢。
这样的小鱼来10条,也能吃完。吃不完打包带回去可以吃一礼拜。但是计划的时候是这么计划的,也可能打包回去以后两天就能干完。
千万别相信计划,特别是在吃的上面。这样的计划太哄人了,最终就是哄骗了自己,还让别人信以为真。这些都是经验之谈,所以最好打包20条,一次吃够,吃到厌烦为止。
最后只打包了一条,还是吃剩下的。
那一大串烤腰子,变态到极致的食品。十几二十年前就对烤腰子特别感触,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一抵触吃起来心里就有点味道。但岁月的磨练会让那种味道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可吃可不吃。大多数商家烤不太熟,里面还有个血红色,那吃起来就相当的腥了。吃不了就吐啊。但有的烤的如果里面没有血丝,那吃起来也谈不上有香味儿,但他们说可以补。谁信呢?猪脑牛脑是不是也补?人已经这么聪明了,再补得上天。
所以能不补还是不要补,补补就废。
那烤鸡爪是不是也有人觉得变了味儿?所有的美食都是这样,喜欢的喜欢的疯了,不喜欢的,看见就烦。
鸡爪要烤,必须先煮熟。煮成那种软软糯糯的一咬即掉肉。然后用串串起来,一个鸡爪,串一串,再撒些辣椒,芝麻稍微烤一下,把外皮烤焦。没事的时候拿几串磨牙。再配点红酒或者是白酒,日子就该这么过。
一般的鸡爪都是看电视看电影,看电视剧的零食,没有鸡爪的电影,那就不叫电影。就算叫电影,也缺少些许味道。论吃鸡爪还得成都人民有发言权。就去成都里面那些超市,有那种小包装的,一小袋一小袋。有辣的,有不辣的,还有麻辣的。有酸菜味儿的,有泡椒味儿的,应有尽有。
总体来看,酸菜味儿的最好吃。里面有酸菜有红辣椒,但是拆完包装一吃,一点也不辣,而且那种酸菜的味道和鸡爪的香味儿,吃起来一点也不觉得厌烦。一边看书一边吃鸡爪,一边看电影一边吃鸡爪,一边在路上一边吃鸡爪。如果能看到一个这样的人,那一定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对鸡爪的热爱,男男女女都有。平常口袋里都会放几个鸡爪,心里恨了,吃两个。脑里爱了再吃两个。也可以送给别人,如果刚好也是个吃货,那这一辈子也不可能相互仇恨。没有什么冤仇,不是几小包鸡爪不能解决的。
一看黄皮寡瘦,就是没吃猪蹄儿。烤猪蹄儿啊,那味道,简直了。烤烤必点。百吃不厌。
烤猪蹄儿跟烤鸡爪,流程应该是差不多的。都是先煮熟,然后再烤。就烤个焦焦的皮,把皮烤得有些味道。这样吃起来外焦里嫩,满嘴飘香。
对猪蹄的热爱也是很多人生来具有的优点。别说为什么那么爱猪,因为猪傻呀。总以为人人都在喂它们,却不知道到头来被人们分食着。脚是脚,头是头,肠是肠,没有一个地方不能吃的。可能这也是基于物质太匮乏,听说国外很多零碎的东西就不吃。不吃就不吃吧,不吃也会长大。
下班了,要不今儿个晚上搓一顿儿?这一生病就一个礼拜,病给谁看?那一周,连一个肉星子都没胃口吃,快馋死他大爷我了,走起,GO。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