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总想控制别人,其实是不够自信的表现。
因为不允许一切失控,一旦失控就会慌乱。
所以总奢求所有的事情都按照自己的规划和想法来进行。
怎么可能呢?
2
对美国底层群体、黑人群体处境的分析。主流观点认为他们陷入了一个跳不出来的死循环,一代又一代在受教育程度低,收入低,单亲率高,犯罪率高,失业率高这个循环里转圈。
我觉得中国人最应该庆幸的是祖先们早就在文化层面完成了从体力崇拜到脑力崇拜的转变,变成了一个 MEME 意义上的智慧种族。
从那之后,“读书上进”四个字成为了我们文化中最深刻的痕迹。即便大字不识一个的人,也知道要尽可能让后代读书。
即便在风气最差的学校里,孩子们也不会因为学习成绩好而受欺负。无论环境多糟糕,有了这个文化烙印,就为跳出恶性循环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这也是为什么美国的华人移民,即便是偷渡过去一文不名来到美国的人,他们的后代也有更大概率过上和父辈不一样的生活。
科举是一个伟大的发明,科举好像是隋唐时期发明的,在宋发扬光大,之前都是举荐,推荐,或者继承,为啥说在宋发扬光大呢?因为隋唐是考试+推荐。宋就全靠考试了。
大家都去读书了,社会也就不那么乱了。
3
把学习当成风险投资。
不追求立竿见影,不奢求某次学习就能马上改变人生。
养成随时学习的习惯,你终会拥有比普通人更精彩的人生。
4
如果你能维持一个运转良好的局部熵减系统,外部世界的资源就会向你聚拢,好的事情也会发生在你身上。
这是金钱、关系、幸福的终极密码。
什么是熵减系统?
简单地说就是把身边的一切秩序化。
提炼思维模型就是把知识秩序化,打扫卫生是把生活环境秩序化,斩断不良关系是把社交生活秩序化。
宇宙一直在源源不断向你输送能量,只有整理好才能吸收到,否则都是空转。
古人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王阳明说精神内守,Jordan Peterson 在《人生十二法则》里说改变世界之前先打扫你的房间,naval 在宝典里说改变力所能及范围内的无序状态,开国元勋富兰克林把秩序化纳入他的十三项道德完善计划之一。
本质上都在说秩序二字。
事业滑坡,人生不顺,大都因为精神不能内守。
换句话说,维持内部的熵减系统失败。
5
之前我女生问我,为啥她找不到好的男生呢?
我问你在哪里找?
她说交友软件
......
6
小的时候父母曾经在很多的问题上指导我们,可我们因为认识高度的问题,通常是不听的,有一天我们长大了才发现父母说的很多都是对的,接下来我们成了父母,对自己的孩子去说的时候,他们又可笑的重复着我们幼年时候的无知的错误,特别无奈,但这就是认知的壁垒。
老师谈过一个观点:
父母骂孩子,我都说过100遍了,你又犯了。
既然说了100遍了,孩子还不听。
不是我们的方式有问题吗?
7
8
强者身上确实有很多特质是强而不自知的。比如自律、坚持、越挫越勇的勇气,不自知是因为并没有把这些当回事,早就习惯了。但在别人看来,却是可望而不可及。
强逼着自己去自律很难,但如果你能从中找到乐趣并不断得到正面反馈,便会有源源不断的内驱力,这就是正向循环。合理利用时间,不断尝试一些低成本试错而且有长期红利的事情,你的生活才能得到实质改变。
我是真心觉得,每个领域到最后拼的都是些许天赋、体力还有积累沉淀的时间。所以每天都会保持输入、尽可能涉猎广泛,以及思考、输出和运动,保持活力满满和开阔思维,不断给自己注入新鲜的血液。
你觉得做不到或者很难做到的事,总有人能当作吃饭喝水一样习以为常。
保持成长是种习惯。
为啥不自律呢?坚持不下来呢?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看不到希望,不信,怀疑。
会吗?会的,但没有人信的。
再有,你可能坚持一个月,看不到身体的变化,看不到粉丝很有限,你看不到希望。
怎么才能自律呢?
咱玩个游戏,你先跳一年,一年内,不给钱,一年后,每跳一天,给你五百元,如果哪天间断了,收回所有钱的,并罚款对应的金额,一条腿折了,你都要用另一只腿继续跳。
9
分享最近很喜欢的一段话:
“我不再想要让每个人都满意,开始健身,开始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平静看世界,我觉得自己可以是山,也可以是大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