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兰先生在他的《中国哲学简史》一书的最后一章中,讨论了一个问题,人生的境界。
他把境界划分为了4种:
自然境界。有的人,按自己的本能或者社会习俗而生活。这种人,就像刚刚出生的婴儿或者动物一样,做事没有自觉,意识不到自己做的事有什么意义。
功利境界。有的人,他有私,时刻意识到有个“我”在,所做的事情也都是优先考虑自己,但并不是说他做的事一定都是损人利己的,他也会做对别人有益的事,不过他做这些事的动机,还是为了自己有好处(比如可以从中收获名利)。因此,他做的每一件事,对他自己来说,都是“有用”的。
应该说,绝大部分人,都活在功利境界。
道德境界。有的人,他知道世界上并不只有自己,还存在着一个社会,自己也是社会的一员。因此,他做事会基于社会的整体利益,用儒家的话,就是“正其义而不谋其利”,他做的事是合乎道德的,也就具有了道德上的意义,
这种人,就活在道德境界。
天地境界(也叫哲学境界)。有的人,除了自己、社会之外,还意识到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就是天地(或者宇宙)。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也是宇宙的一员。就社会层面来说,他是一个公民;就宇宙层面来说,他还是一个“天民”(或者也可以叫“宇宙公民”)。“天民”这个概念,是孟子提出的。这种人在做事的时候,会基于天地宇宙整体利益出发,他不只懂得自己所做的事情的意义,而且还会自觉地去做,这从精神上已经超越了人间俗世了,
这种人,就活在天地境界。
以上四种境界,前两种是人的自然状态,后两种不是自然形成的,它是人类自己的心灵创造出来的。
自然境界中的人,没什么追求,浑浑噩噩,得过且过;
功利境界中的人,追求的是私人的功利;
道德境界中的人,追求的是社会的道德;
天地境界中的人,追求的则是超越道德的价值。
当我们遇到不可理解的事情时,有两种可能的原因:智力不够;境界不够。
我们可以对号入座一下:我现在处于哪种境界呢?我想要达到哪种境界呢?
不过,无论心中答案是什么样子的,我总还是建议大家,多读书,多思考;有条件的话,多实践。
正如教员说过的那样:我劝同志们多读书,免得受知识分子的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