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回顾“形式训练说”与“实质性训练说”的演进,进而从知识论、学习论的角度,检视课程思潮的变化所带来的课程发展模式的演进,借以认识新课程的思想背景。
作者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讲述“课程发展的回归现象与非线性模式”:从“实质训练说”向“形式训练说”的回归——新形式训练说;从“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直接体验说;从“线性模式”向“非线性模式”的转向——课程模式说。
“形式训练说”认为教育的目标不在于习得实质性的知识内容,而在于形式性地训练心智能力,旨在使儿童掌握现成的知识、技能,以现成的学术体系学习现成的思考方式。“实质训练说”则是以现成的成人社会为模型,通过学习社会生活经验,使得儿童自然地溶化于成人之中,以求得现存社会的进步。“新形式训练说”则是寻求形式训练与实质训练的扬弃与统一。
传统的学科课程旨在拥有学术知识,锻炼能力。为了弥补传统学科教学过分抽象的弊端,体验性学习应运而生,即从生活、实践、问题出发来组织活动。
倘若把课程视为一种“系统”,那么该系统可能是线性的,也可能是非线性的。如果说“泰勒原理”是课程发展的线性模式的理论基础,那么“多尔原理”则是课程发展的非线性模式的理论基础。
“课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所生成的有意识的文化活动。在当今如何创新课程确实是值得研究的课题,课程如何创新?课程应该围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来设计,这种课程才有生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