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到公司大概有十公里,前几年我每天骑电动车上、下班,往返大概需要一小时;但冬天骑电动车太冷、夏天太晒,而且路上耽误的时间感觉是一种浪费。再加上平时不注意锻炼身体,我感觉自己很容易感冒,一旦感冒头晕脑胀吃药也不容易好,病情往往要拖一个星期才会好转。
于是我改成骑自行车上班,刚开始需骑一个小时,慢慢的我骑得越来越熟练,能把时间控制在四十五分钟,这样既锻炼了身体又不耽误上、下班。如此又坚持了一年多,我感觉锻炼效果还是不理想。上班时坐着办公,下班了还坐着骑行,到家吃完晚饭又坐着看会儿电视,接着又躺着睡觉,感觉一整天都是要么坐着、要么躺着。
于是我想到了跑步上班,近十公里距离,说实话我从来没跑过,而且还要每天往返,我对自己不抱信心。不管怎么说,先开始第一天。趁着春节假期前那段时间工作不太忙,每天早起我开始实施自己的计划。大概五点前起床,喝点热水、吃块饼就赶紧出发。长久不运动,一开始感觉真是跑不动,只能颠着脚往前移动,感觉整个身体晃晃悠悠很软弱。跑了大概十多分钟之后,身上感觉热乎了,状态也来了。慢慢加速,边跑步边欣赏清晨的安静街市。清晨五六点钟,昏黄的街灯照着路面,街上偶尔驶过几辆车,街边不少早餐店已经开张,通红火炉上正煮着冒着泡沫的大锅豆浆。早起的老者在悠闲地遛狗。跑过汉江桥时,桥下江水静静流淌,桥上有中年男人在长啸。路过街边露天菜场,早起的小贩摆着地摊卖萝卜、白菜、豆腐、豆芽、烧饼、油条啥的……
由于距离太长,我跑一阵歇一阵,第一次花了近两个小时才到公司,傍晚下班又走路回家。结果当天晚上就感觉大腿骨隐隐作痛。第二天勉强又坚持跑步上班,腿就疼得更加厉害了……还好春节假期到了,休息几天就缓了过来。
春节期间,没事我也每天尝试着长距离大运动量地行走锻炼方式。假期结束后,我再次选择跑步上下班。这次身体感觉更好一些,似乎我的腿脚逐渐适应了这种运动强度。虽然还隐隐感觉腿疼、脚丫子疼,但我自信这样的运动强度我能坚持下来,由此我不禁也钦佩自己的运动潜力。
早几年我也想过跑步上班,强健体魄、锤炼精神。像我的一位老同学也是每天早起跑十几公里,这几年都坚持参加全程马拉松,据说跑完全程只需3个多小时。我羡慕嫉妒恨之余也想着锻炼身体,但一直都心里发怵。一方面怀疑自己是否有那份体力,另一方面更加感觉早起花费一个多小时跑步上班,完全是一种时间浪费。人家都说早晨的时光最宝贵,我也感觉自己早起的头脑最清醒,希望一起床立马投入工作,这样工作效率最高。事实上前几年我就是拼命要求自己起床后要趁着脑子清醒立刻开始工作的,我不允许自己在晨练或上班往返上浪费哪怕一分一秒。于是我每天起床上班的节奏就跟打仗一样紧张,甚至前几年我一度选择住在公司宿舍,以便早起上班快速到达工作岗位、立刻开始工作;我只有周末才允许自己回家。
按说“越努力、越幸运”才对,但在我却是“越努力、越糟糕”。回顾前几年自己拼命努力的那段时光,我自愿牺牲了家庭生活和业余生活,几乎全身心投入工作,但可怕的是工作却是越干越糟糕。我越是强迫自己不停努力,结果却越不如人意。比如通常我前一晚就定好闹钟,要求自己在凌晨五点前起床去办公室写稿。结果整晚我就会感觉神经放松不下来,时刻担心闹钟会响一样。等到如此不踏实地熬过一宿,闹钟终于响起时,我头昏脑涨地爬起来上班,这一整天的工作效率可想而知。
那段日子我发现越是要求自己抓紧每分每秒工作,越是感觉抓不住时间,工作效率低、工作成效差、整个人的身心状态则是既焦虑又疲惫。白天辛苦工作一天,晚上我还会给自己布置任务,比如必须阅读几页业务方面的书籍等,往往是读着、读着就会睡着。我不允许自己有娱乐和放松时间,每到周末或节假日,我同样会给自己布置任务,比如要阅读几本书或写几篇稿等。我心里放松不下来,无法像正常人一样安心享受闲暇时光。通常假期越是临近尾声我内心越焦虑,明明知道收假上班正常工作就行,根本没必要焦虑,但那种非理性的焦虑我克服不了。于是等待我的命运就是失眠、失眠、反复失眠。那段日子我越努力、越失眠,越失眠、情绪越沮丧、工作越干不好,就像陷入了无尽的死循环一样。
不知从何时起,我开始学着慢慢放松。但对我来说放松可真不容易,就像那句嘲笑焦虑型人格的笑话一样——“放松让我紧张”。我的神经长久以来习惯了紧张和焦虑,每次有意识地放松都会让我感觉非常难受。我从书上学会了正念冥想,每天晚上睡觉前、早上起床前都会花十几分钟时间用来正念冥想,也就是通过观呼吸来觉知自己内心的焦虑、不安等各种情绪和身心状态。
渐渐的,我允许自己“浪费”时间了,允许自己不用那么强迫症般地过度努力了,允许自己周末和妻子逛街、去江边散步一起享受闲暇时光了。慢慢的我的失眠改善了很多,白天工作的精神状态也有很大改善。我花费在工作上的时间比过去少了,但工作成效却比过去提高很多。我不记得是哪位名人说过,生活就像沙子一样,你抓得越紧流失得越多。
美国心理学家乔纳森·海特的那本心理学名著《象与骑象人》里的理念,也许更适合解释我的生活。我感觉自己的生活某种程度上来说,就像不是我的一样。我的各种主观意识、计划、观念、想法就是所谓的“骑象人”,但真正左右生活的却是那头代表无意识或潜意识的“大象”。之前好多年,我习惯了用各种计划、想法、观念等过度控制和参与自己的生活,我感觉我的生活的意思就是“我强迫自己实现脑中想法的整个过程”。而实际上并不是这样,想法是想法,生活是生活,不能把想法等同甚至凌驾于生活之上。要像观察客观事物一样观察自己脑中的各种想法,而不要陷溺并认同想法、情绪等。一旦陷溺并认同自己脑中各种想法、情绪感受,你就会变成无意识的陀螺一样被各种想法指挥得团团转(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认知融合”),而却意识不到你还有另一种选择。
我的另一种选择就是,我不是自我生活的指挥者或参与者;从根本上来说,我应该学会当我个人生活的记录者和观察者这个角色。我要和自己的生活拉开距离,观察他如何工作、观察他如何休闲、观察他如何与人打交道、观察他如何应付生活、工作中的艰难挑战,觉察他的痛苦焦虑情绪、觉察他的开心欢笑感受,就像观察客观事物(或像观察他人)一样观察并记录自己的生活,并适度提供反馈和建议。
我不用像过去一样整天计划、整天火急火燎地命令自己干这干那。我只要放松心态、活在当下,我自己自然而然就会每天该工作工作、该休息休息。我所要做的,就是像外部客观视角一样观察“自己这个人”的行动,觉察自己的内心,无条件接纳自己、无条件支持自己——我一生的痛苦忧伤、一生的成败得失、一生的爱恨悲欢,就像流云一样,我看着它、觉察它、体会它,一直到老,就这样活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