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庆老师发起的“七年读写之约”,我和厦门英才学校的苗旭峰老师有幸分在一组,一共21人。
我是一个不怎么爱在群里发言的人,又尤其是在一个很陌生的群体中,因为很多时候,我不知道要说什么,但信息我必定是看到的。
如果从这个层面来说的话,因为嘴笨,也因为我的所谓的“怯场”,我应该是一个正宗的社恐。
昨天,他们又在群里聊写作。
苗老师发出来一段非常真诚的话:
咱们组里的小伙伴,每个人找一个专题,就着这一个专题去研究,这样做才有价值。东写一篇,西写一篇,意义不大。
“东写一篇,西写一篇”,这,不正是我现在的写照吗?
我想写啥就写啥,且基本照着舒适区去写作。
翻看寒假的写作,每天都是流水账的记录,有无病呻吟的,也有自认为上了一点价值,还有一些无关的事物强行关联的。如果非要安一个专题的名称,那就是“自言自语”系列。
我在群里回复她:说的就是我!这个时候,我好像不那么社恐了。
苗老师又发来一段阐释的文字:
东写一篇西写一篇,就像把自己的才华和精力变成了一滴一滴的水,这儿甩一滴,那儿甩一滴,很快就会干枯了。
即便往某一个方面多甩一点意义也不大,几滴水依然是看不出它的颜色。
但是有无数的水滴聚在一起,就是一个湖泊,一片大海。
这就是聚焦写作的意义。
聚力聚焦,是对一个才华最大程度的调动和发挥。
苗老师的话,好像是我的嘴替。不,应该是住在我心里的另一个我,对我目前写作状态的一个深刻剖析、反省、重建。
我再次确认:苗老师的这番话,是来成就我的。
虽然,我并不觉得自己有多大的才华。但是,小有的才华,也可以有的。
虽然我的日更系列,大致分为了以下几个专题:
课堂教学、班级故事、阅读所得、私坊菜(现实观照+风花雪月)
在写作时,就进行了自动分类。但人的精力的确是有限的,不可能在多个地方同时深挖。
但也很明显,写的最多的还是属于自说自话私坊菜的“观照现实”和“日常小事”类。
且,就算有一个课堂教学,也只是一些课堂实录的写作,并没有一个系统的规划,没有一个顶层设计,没有从源头上去思考一个系列具备的要素。这样的写作,还是属于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写作,压根就没有聚焦主题使劲。
如果我在课堂教学深挖,那我一定要去阅读更多关于课堂教学的文章,往纵深处思考,从源头上开始思考。课堂教学的道,能够娓娓道来。
比如,吴正宪老师最近出版的系列书,分板块,几乎三四个课时内容就成为一本书,而课堂实录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更多的是要去思考:应该怎么去教学?有哪些理论支撑?为什么这样教而不那样教?效果如何?该如何评价?这样做的所有目的只有一个:你的经验有可借鉴性,可推广性,能够对他人有很大的启迪。
这次,我承认很快,但行动呢?
慢慢来规划,也且等高人指教。
网友评论